《悠游昙华寺》(下)
墨山 ──2018/04/17
(致意小江)
上次游览昙华寺,遗憾未能走遍,所以几天后我又再次来到昙华寺,也算是没有辜负了春天的承诺。
这回,我从下穿隧道直接进入了昙华寺在山下的另一半区域。
隧道是精心装点过的,并且用拱廊吊花延伸了感觉,也由此引申出了幽深的庭园气氛。
紫藤花是一种安静而饱满的植物,在庭院的一角,和安静的池塘里自己的落花一起,总是安静地微笑着。
跟其它热情的繁花们相安无事。
曲径通幽,怪石垒垒,庭院深深,光影如魅。
这就是中国园林的奇和美,在每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都可以看到随意但精致的点缀。
春易老,人易老,时光在哲学中的疑问,早已被我们的庭院柔和。
在兰茂园的入口处,我看着墙下葳蕤的兰草,犹豫地思念着在春天里错过了开放的兰花。
而还有些越过时空的伟大存在,通过了兰茂园的门之后,继续在我的眼前展开。
兰茂,云南嵩明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音韵学家、诗人、教育家、军事家、理学宗匠……
在这里,有一方纪念兰茂的园子,回廊、碑文、额联和塑像都显得有些古旧残破了。
因为我是个老病号,所以对兰茂先生的济世之壶就尤其地敬仰!
传统的中国园林,梅兰竹菊是必须尽量安排的。梅花已谢、兰草如茵、竹影婆娑、菊花则要期待秋天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要是我的身板还能和这些竹子一样挺拔,该多好啊!而我的心,也尽量选择和竹子一样挺拔!
昙华寺的主要建筑,除了小山巅上的瑞应塔,其它的都重点集中在山下的这个区域。
罗汉堂外的罗汉,是以碑刻的形式出现的。
罗汉向来是要成群的,这里有十八尊。
这边碑刻也不少,老石碑们,继续在夕阳中坚强而辉煌!
兰茂的《乐志赋》,也有一块大碑刻!
优昙花又称优昙婆罗花,在佛教里是瑞应之花,和山顶的瑞应塔遥相呼应着,显示着祥瑞和灵应,这大概也是昙华寺的名称来源。
传说优昙花是天上灵瑞结成,三千年才得一开,若如来下生之时,以大福德力故,感得此花出现。
在这个江南风格的园林中,有些历史静静地安放在那里。
有时会被人喧闹地参观一下,但更多的时候,就一直静静地安放在那里,和真正的历史一样,不悲不喜。
春天是花儿们快乐绽放的季节,昙华寺的牡丹花展还在继续,
牡丹的确是端庄大方、国色天香,
只是通过人工的过份培育,都精致得有点俗意了;
而仙客来这个名字不俗的花,却仿佛是个调皮的小姑娘;
只有茶花和杜鹃花,带着云南的红土气息;
我照例与花合影,这回,我是背景。
走着走着,我又绕回隧道,这里被赋予了个好听的名字应景,叫瑞应洞天,也算可取。
天色又近黄昏,感觉除了我之外,貌似其他游客都已经离开了,整个园林静谧安详。
我从昙华寺的前门也就是正门,以寺庙来说或者应该叫山门,走出了昙华寺。
门外有一座桥,横跨在金汁河上。
金汁河依稀还是小时候的那条金汁河,但是河边河岸的景物却肯定不一样了。
我心爱的城市,这个春天里的城市,已经跟小时候不一样了。
相关作品链接:《悠游昙华寺》(上)
(本来计划还写个《悠游昙华寺》(雨),现在只能做个预期,能否成立,就看机缘吧。谨以本篇向小江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