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龙根的儿子满月了。风俗,孩子可以出门了,招娣终于烧水好好洗了个澡,准备回娘家。
李老头能拄着拐杖走动了,虽然干不了体力活,亏了队长脑袋活络,本来他看看自家田地,现在连别人那一片田地一起看着,好歹有一份收入。
李老太亲自抱着孙子在村里转了一圈,每家每户都去显摆一下,听别人夸自己孙子,满是皱纹的脸笑成一朵花。
“你知道么?我孙子名是找大师取的,叫李宇航。我叫根特意去找大师给他取了个好名字。”李老太说起来满面红光,“人家大师都说有缘人才给取名,给我孙子取了。我这孙子将来了不得。”
“李老太真福气,祥根真能耐!这宇航生得虎头虎脑,印堂饱满,将来要做官的!”李老太乐呵呵地听着别人的恭维,仿佛看到自己孙子辉煌的未来。
儿子祥根的婚事也差不多定下了,李老太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抱着孙子回来的路上,还哼起了小曲儿:“牡丹花儿开,芙蓉花儿开,玉兰花儿开,玫瑰花儿开,叫呀我这么里呀来,我呀就滴来嘹,拔根芦柴花,花清香……”
一个多月下来,挑大河已经接近尾声,沟渠都连上了运河,四季都不愁灌溉难了。
“龙根,明天跟我回下娘家吧。”
“回什么回?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有什么好回的。”龙根就是楞直性子,想到李老太说过的话,直接脱口而出。
“这孩子说什么呢,有这个风俗,明天回就回一下吧。”李老太说了一句。
“谢谢妈。”招娣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把宇航接过来,喂奶去了。
“龙根,你明天去她家,不要进她家门,也别吃她家饭。”李老太把儿子叫到一边,一直叨叨。
第二天早晨五点多,龙根骑着三轮车,招娣抱着孩子,放了个小板凳在车后面坐着。路上两个人换着骑车,六点没到就已经抵达。
招娣妈妈热情地迎出来,接过宇航,招呼夫妻俩进去坐。龙根竟然坐在三轮车上休息,怎么说都不愿意进门。母女俩没办法,只好带着孩子先进门。
临近中午,外面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龙根像一尊雕像医院坐着不动,招娣没办法,拿了雨衣给他穿上。土灶那边飘来阵阵香味,那是熟悉的老母汤。
“妈,你怎么又杀了一只鸡,这样下去都没鸡下蛋了啊。”
“明年开春再捉几个鸡仔回来,养起来不就有了。”陈戚氏故作轻松地说。
午饭时候,招娣爸爸陈老二从田地里回来,看到龙根,在门口聊了会,聊庄稼、聊孩子、聊喝酒,聊得挺对劲的。然而,叫龙根进门吃饭,他又不干了,说在外面坐着舒服。
一脸疑惑的陈老二走进家门,抱着宇航举起来,小家伙睁着眯瞪的眼睛,做出了一个类似微笑的表情,把三个大人都逗笑了。
中午难得煮了顿白米饭,陈戚氏夹了个鸡腿到招娣碗里,另外一个夹在饭碗里端给龙根。龙根饿得肚子咕咕叫,却说:“我不饿,我妈要我一会回去吃饭!”然后继续坐在三轮车上当雕像。
招娣一个午饭都吃得心不在焉,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隐隐觉得跟李老太有关。
看着丈夫不肯吃饭,无奈午饭吃完,就匆匆忙忙回去了。临走陈戚氏塞了两块钱在招娣贴身衣服里。
返程路上,看到包子铺,招娣花一块钱买了五个肉包子,龙根狼吞虎咽地吃光了。一天就这么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