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代的几个发小因为人生大事又聚到了一起。
聚一起总免不了回忆一下当年的“峥嵘岁月”。好吧,峥嵘的不是我,是那几个混小子,我当初作为他们班主任家里的女儿,只是个旁观者。
混小子历来是被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 最近带的一个二年级小朋友很皮实,我为了让他安分一点,对他说,我会重点关注你的,你不能总是这样不听话。不料他笑嘻嘻的说,重点关注我好啊,这证明你喜欢我啊!我竟然无言以对。
当年我妈作为班主任重点关注的那几个混小子,当初咱们一张桌子上写作业,一张桌子上吃饭,冬天一个炉子上烤火。如果说人以群分,那我显然不是他们那一群的。不过虽然不在一群,不过也并不讨厌,虽然离谱,但也有趣。我妈对他们的态度,总是又气又心疼,气他们有时候令老师头大,心疼他们像一群小大人,有时候很懂事,又有很多事情半懂不懂。
我妈总说,班上成绩好,表现优秀的孩子,很少毕业之后记得老师;倒总是那些调皮的孩子,毕业之后还会特别亲。
我念大学那会儿,跟我妈打电话,隔段时间,我妈就会跟我说,诶,那个谁谁谁,前几天来看了我,哎呀,你说他这么多年长相也没怎么大变,还是跟在这里读书的时候一样哦!诶,谁谁谁前几天刚来过,你说他初中的时候那么调皮,现在长大了这么懂事,到底是长大了,他父母含辛茹苦还是值得的!
有时候过节回到家,也总能见到混小子们过来拜访我妈,我们坐在一块儿聊天,我本来读书早,比他们岁数都小,他们出社会又比我早,我妈一跟他们聊天,提到我,总是要托付几句,你们呀,就把她当亲妹妹,她不懂什么人情世故,你们得帮忙照应着点,看顾着点。就这样,混小子们都成了哥哥。
少年心事,隔这么多年之后,可以当做笑话来听。可在当时,着实算是懂事太早,想法太多。这样一想,又觉得有点心酸。
“我当时安安分分呆着,不惹事的原因,完全是因为没有钱。”
“没有钱?”
“对啊,当初是这么想的,如果我惹了事要打架,肯定要喊人,我在那边人生地不熟,肯定只能从我原来的学校调人,可是你叫他们过来帮你打架,你至少要付路费吧!没那么多钱啊!所以就安分了。”
我笑到肚子痛。
现在跟这群哥哥严肃认真的聊人生,聊梦想,甚至聊小孩的教育问题。说实话,这群哥哥比我想得多,看得深,拎得清,三观正。或许这就叫社会阅历,书本上学不来,你也不知道怎么去形容。
在他们眼里,我似乎还是初中那个时候的小屁孩,冒冒失失,啥也不懂,单纯得要命。所以,即便是感慨完“女大十八变”,也还是会在知道我要找工作的时候,提醒我要小心谨慎,不要缺心眼进了传销。
进传销,传销也不一定要啊!我心里想。
这次看到有个哥哥带孩子。
逗两岁小朋友的时候我还是会习惯性的说:“来,叫姐姐。”
可听着一群哥哥逗他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说:“来,叫爸爸。”的时候,真是忍不住满脸黑线。
似乎不到这个年纪,你总也不会注意大人是怎么带小孩的,从80后父母到90后父母,还真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不能说不违和的。你能想象一个中学抽烟打架的热血糙爷们儿拿着彩色塑料玩具逗小孩儿的场景吗?当这魔幻现实主义的场景发生在自己眼前的时候,你除了感叹岁月流逝,人会长大,还有很多不真实的感觉;
让你有同样感受的场景,还有他们的手机里无数张自己小孩的照片和小视频,以及一脸宠溺的围着自己的儿子拍,还有为了追上儿子步伐撒丫子的狂奔——如果没记错的话,上一次这样的狂奔大概是中学校门口打群架的时候。
这种时候你会恍然大悟,哦,他们多了一种身份,他们初为人父,尽管有些笨拙,但满满都是爱。
于是很多个瞬间,我的记忆会跟眼前的现实重叠:比如我爸爸在我小时候也会一脸笑意的拿着玩具逗我,甚至连说出来的话都一样:“来,叫声爸爸!”“来,亲爸爸一下!”;比如我爸爸在我小时候也会在吃饭的时候给我剥虾;比如我爸爸在我小时候也会围着转,逗得我满场子跑。
然而爸爸们在中二病的年纪里,也曾对幼稚的小朋友玩具嗤之以鼻,又何曾为除了自己以外的人剥过虾?看到别人围着小孩打转,心里会嘲笑一句,傻逼。
我想哥哥们还是会以“当一个好爸爸”为荣的,不然也不会调侃相互对方的笨拙:“是你亲儿子么,咋有你这么带小孩的。”“你行不行啊,平时都不带孩子呢吧!”
机缘巧合我认识了一个玩校园乐队的弟弟,在我的印象中,搞艺术的,玩音乐的,都挺个性的。有时候个性起来臭毛病也挺多的。可是聊起来就发现真的没有。我说我以为他会桀骜不驯,他问我,桀骜不驯在这个时代还真的有吗?他还说,每个人都得让别人舒服才能把事情做好吧!
别人眼中幼稚不靠谱的那些人,也许内心早已经成熟了。当有一天,我们的世界里不再只有自己的时候,我们就突然都没了脾气。自己不长大,就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逼着你长大,现实让你不服不行。
摇滚青年会成为拿保温杯泡枸杞的大叔,所有的热血都会归于平淡。峥嵘的岁月要好好珍惜,十几岁时候做的那些年少轻狂的事情,等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做的时候,会遭人鄙视的。就像是,一二十岁时,还能够贫穷得理直气壮,等上了三十岁再不能脱贫,就会被人戳着脊梁骨说是loser了。
原来人会被磨平是真的。
曾经叛逆又难缠的少年最终回归了传统。
而曾经又乖学习又好的同学成了斯文败类 。
之所以会有后面一句,是觉得读的书越多,道德感可能反而更淡薄。你从书上懂得的大道理多了,就会发现,原来你看不过眼的很多事,也是有道理的。你越来越能包容一切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所有的事情都是正常的,因为你知道总能解释得通,无关对错,只有立场。你也不再嫉恶如仇,你甚至与恶为伍,狼狈为奸,还能为自己干下的蠢事找到能让自己心里过得去的借口。
罢了,这些以后再详细说。
世界总是纷扰,没法儿和平。我们只能唯求各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