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们每周看3次动画片,每次1小时左右。这个规则是从4岁的时候开始的。
在这之前并不是这样。
至少我的理由是:没营养,没意思,没意义。
如果要看,我会选一些BBC的纪录片,自然的、宇宙的,感觉高大上,拿出去可以装范儿的充分满足老母亲虚荣心的那种。
读书也是,从古典文学启蒙读物到英文精美绘本,仿佛一架子的书就能浸泡出一个充满文学艺术气息开口就是abc的气质小孩。
按照剧情的发展接下来我就该说“但是”了,对,就是但是。但是闺女们不喜欢,不买账,不领情。
好吧!
我先缴械投降。毕竟一味地说教只能让孩子厌烦,大道理太多孩子也听不懂,我也不想年纪轻轻的就成为一个“唠叨妈妈”。有时候在小花园课外班或者商场里,每每看到一个个妈妈蹲在地上跟孩子目光平视语气温和以循循善诱式讲道理的时候,我都暗暗告诉自己“千万不要这样,真是太烦了。”讲道理讲道理讲道理,有些事不能只讲道理,你让一个三五岁的孩子听你讲这么多道理,他真的懂么?懂了真的就会去做吗?
会???
那为什么相同的道理还要一遍一遍的讲呢?
对啊,为什么还要一遍一遍的讲呢?
来分析分析:
1.听不懂。不可能吧!每次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孩子都会点头的啊。对啊!那并不代表他理解的跟你说的一样啊!
2.不会做。道理是懂了,可是怎么做呢?咱们是三十几岁的大人了,给孩子讲完一堆道理后飘然而去,孩子们如果有更丰富的语言能力时就会在心里吐槽说“这尼玛怎么搞?”我所观察到的说教式家庭教育的最普遍现象就是“自己悟去吧!”
对孩子:错了就改,改了再犯,千锤百炼!
书归正传。
我为什么开始给孩子看动画片了。是什么改变了我呢?是我自己,因为我也爱看动画片,比起大部头的名著典范,我也爱看消遣小说。所以答案来了——寻求快乐生活是人所在啊!
用学习成长的说辞去扼杀孩子对快乐的追求,这实在不厚道了,有违“母爱”。
那就看吧!闺女们仅公主系列就已经看了不下200集的动画片(还不算重复看的),所以她们现在对各种公主都很熟悉:有人类,有动物,有独角兽,有美人鱼。今天想要一对翅膀飞起来,后天又想要有魔法;要么想要住进一座冰城堡,或者在海底游来游去。然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公主衍生品的购买,公主裙是必备装备,动辄就要举行皇家舞会,还要时常来一次下午茶。好吧!老母亲简直要被折腾半死。
然后我发现,孩子们有了自己的交际圈子,和小伙伴在一起时谈吐更加丰富,用词也很是准确,还能偶尔说说“大道理”!而且陪着看动画片的老母亲在指导娃的时候,更容易跟她们产生共鸣,不会出现理解断层的情况,甚是省力!
举个栗子。
闺女们今天去玩体能拓展训练,虽然不是什么新事物,但毕竟是头一次。安全绳索穿戴整齐,调试完成,跟着教练上去了。陌生的高空环境,复杂的训练关卡,只能往前不能回头的路线。闺女们硬是一声不吭的完成了。最后一个项目是攀岩。
闺女上去三步就下来了!摇摇头说“不行妈妈这个太难了”。教练准备拆安全装备了,我对闺女说:真正的公主,从来不会说放弃。
这就是大道理。我怎么确定娃听懂了呢?接下来说:苏菲亚要参加飞马比赛时是怎么做的?
这是举例子,用孩子非常熟悉的故事情节来点拨。就这一句,闺女自己的小脑袋里就会主动开启搜索关键词模式。
最后说:再试一次,这次把眼睛向上看,先用手找到一个能扣住的地方,抓稳,再移动脚。
这是给行动的具体方法。孩子按照这个办法,登上去大概2.5米,这已经是很大进步了!
总结一下:给孩子讲道理,三个要点:一次讲一个,这个道理要表达的浅显易懂;用孩子熟悉的例子,最好是孩子心里喜欢和欣赏的事物;最后,给孩子行动的具体方法,也就是告诉孩子怎么做!
跟孩子站一起打败困难,而不是很困难一起打败孩子。
回来之后,跟姥姥一通显摆!
显摆啥了?今天我做了一件从没做过的事,我特别勇敢,像谁谁谁一样,你知道吗?谁谁谁也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她都没有放弃,真正的公主都不会放弃,然后我就爬上去了。我不害怕了,吧啦吧啦吧啦!
自己特别高兴。
所以,动画片不是什么毒药,也不是只有虚幻的美丽。谨慎挑选,适当引导,孩子的成长不必太“清苦”。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