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你好!”
“你好!”
“请问你贵姓?”
请朋友们吃饭,提前打电话预约了饭店。可是,整个一顿饭,谈笑风生 ,忍俊不禁的,不是老友重逢的畅所欲言,不是酒足饭饱的言犹未尽,却是他们应约到吧台的对话风波。
“客人,请问有预约吗?”
“有,王女士预约209。”
“对不起客人,我们只接到一位王先生209的预约。”
等我买了水果和瓜子到饭店时,朋友们都站在大厅里。“怎么了?咋不上去?”
“对不起客人,这里只有一位王先生预定了209。”人群里有一个朋友,学着吧台小姐的样子。
“那咋不给我打电话?我确认一下,还都在这站着?”我有些气急败坏。
“为什么给你打电话?这场面多么壮观而震撼。”大家哈哈大笑。
我又去吧台,人家依然反复确认,最后,我们浩浩荡荡地上了209。
整晚都令人哭笑不得。
自从有了电话,语音,传呼台,我就一直被话筒里传来的那句“你好,先生”所困扰,甚至还跟人家解释我是位女生,放下电话还尴尬郁闷,跟不认识的人较劲。我试着调整发音位置,但收效甚微。
记得小时候,周围都是“百灵鸟”,“金嗓子”,一问”你的嗓子是怎么保养的”?“我吃辣椒,”我心里就一百个不爱听,难道我的嗓子 是吃白菜帮子了吗?
妈妈总说:“到了变声期就好了,就会变得尖细好听。”可是,青春期的到来,我彻底绝望了,嗓子愈发低沉而粗矿了。
初中一年级,班里元旦联欢,同学们都踊跃报节目,尽管我妈妈说我唱歌最好听,最有味道,我依然不敢报名,我不愿在“百灵鸟”们面前丢人现眼。但是击鼓传花还是花落我家,我最后给大家讲了一段评书,还得到老师第二天的表扬,说我惟妙惟肖,声音有可塑性。
可我最喜欢的,是唱歌呀!
八十年代,看香港电视剧《流氓大亨》,当时就被徐小凤的歌声吸引,原来这个嗓音,也可以唱出,这么好听的歌来。就一个字一个字用拼音抄写粤语谐音,然后偷偷的唱。在学校的一次表演中,我的突然参加令同学们很惊讶的同时,我的那首《婚纱背后》,和《城市足印》惊艳了全场。
我被冠上校园徐小凤的美誉,是徐小凤拯救了我的歌声。
随着歌声,不断有人给我定位。德德玛,你唱得像,梅艳芳,蔡琴,甚至许多男歌手。有人甚至推荐我唱韩磊,腾格尔,还有费玉清和刘欢。我就开始什么歌都唱,控制声音,唱成谁已无所谓。我终于不用费劲巴力吃辣椒难为自己变成“百灵鸟”了。
一次电视里降央卓玛唱《那一天》,婆婆说:“这人跟你妈声音一样。”
唱歌燃起了一份自信,同时也增添了无穷快乐。无论干什么,都伴着一路歌声。
“你好,先生。”尽管如今人工台查询,电话里依然传来这样的问候,我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那份苦恼和无奈,也不用费劲唇舌去解释我是位女士,只要自己心中有一片自由快乐的天地,伴着歌声的翅膀就能放飞自己。
“你好,先生”,在我心里,已经是一句充满尊重和诚意的问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快乐而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