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政策将促进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健康报发表)

                                李周洋

据了解,10个去大医院看病的患者,有6个在基层就能够得到诊疗,但为什么老百姓要舍近求远到大医院呢?经过走访辖区群众和基层医院工作人员,大致有这么几种原因:

基层医疗单位与上级医院相比较,设备上存在代差,有的病需要做核磁、CT、平板心电图等,乡镇卫生院院没有这些仪器设备,就需要转诊到更高一级的医院去检查;再就是操作人员的水平也是群众比较关注的焦点,有一位患者就给我讲述了她本人在不同级别医院做了不下10次B超才最终确诊子宫肌瘤的案例,说明群众对基层的诊断能力,尤其是疑难杂症、罕见病的诊断能力有疑惑;还有的已知是什么病,但基层无有效治疗手段,有的病名基层医生连听都没有听过,谈何治疗;基层医疗机构科室设置不全面,内科医生多,骨科、外科、儿科、妇科、中医科医生欠缺,如果来了骨科病人,拍完片子,问题大的就得转诊到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经济水平决定消费理念,经济条件好的愿意多花钱享受更高级别医疗服务。经济条件较差的,在亲人得病时也会不惜代价,选择上级医院,以图心理上的保险;村民经济条件好的在城市购房久居者比比皆是,还有的村民随子女常住城市,对他们而言,目前居住地是近,而户籍所在地就是远了。

以上就是老百姓在就医过程中舍近求远的原因,他们并不是喜欢在大医院排队等候,而是为了自己或家人的健康被逼无奈之举。如果在家门口,疾病可以得到有效安全的治疗,我想没有一个人愿意舍近求远。如今,分级诊疗在全国各地基层医疗机构开始实施,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也存在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还不高,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医疗保健需求的问题,因此,分级诊疗政策倒逼基层医疗机构加快服务能力建设,基层医院应该针对以上原因不断完善,招兵买马,健全科室、添加设备,缩小城乡之间的设备差距,利用对口支援政策,把上级医院的专家请下来,传帮带基层医生技术;把基层医生送出去,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诊疗技术,以便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我们要发挥基层医院和患者家庭距离较近、文化相通、口语接近、交流方便等有利条件,解决群众常见病、多发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监管部门,不断修正完善,让患者尽可能就近得到价廉质优的治疗服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结构体定义和结构体成员访问 定义语法: 结构体类型 结构体名 { 成员属性类型 属性名 : 属性类型 ....
    芝麻酱的简书阅读 165评论 0 0
  • 今天不想写东西。 好累!好累!好累!好累! 好累!好累!好累!好累! 好累!好累!好累!好累! 好累!好累!好累!...
    树海云天阅读 1,121评论 4 2
  • 断了,连接他们的线 其实,我一直把自己和他们放在平等的地位。 那天,和二班的同学去野营。那片被啤酒瓶的玻璃碎...
    幻梦尘客阅读 25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