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认真地看完了《最好的我们》,不自禁地勾起了自己青春岁月的故事。想想耿耿和余淮,居然会联想到自己和他的故事。个性如此,已然很难改变。便心想着,回忆并记录下有过的岁月。
一度认为爱伤春悲秋的自己,被大多数未深知的人认为是“高傲、冷漠”。但我自己却一直不这样认为,个性使然是一部分原因,不善于沟通交流和表达自己应该是合理解释。
高一下期期中考试一结束,就开始面临着分科的选择。而我一直以来的成绩总和,都是文综略高于理综的,总成绩排名也不是很好,全年级近2000名学生,我排前200名的后半部分,这还是自己努力了一大个学期的结果。
第一次当班主任刚研究生毕业的唐老师按照成绩名次一个一个地叫出去谈话。前后左右的人基本都叫完了,回来的答案八九不离十都是说跟着老师继续学文吧,一路到高三。心想着,我也应该是这样的劝导。到我的时候,唐老师直接简单明了地跟我说,你去学理吧,尽管总的来看,你的文科成绩更好,但是你平时爱贪玩不爱背诵,学理更适合你。回到教室坐下,前面的谢盛龙同学就问,唐老师也叫你学文,是吧?我回答到,并不是,叫我直接去学理。这真是意料之外的结果。毕竟在我们班来看,谢同学的理科成绩数前三,唐老师都劝导说学文,而我却劝导说学理,有点不可思议。
最后,在填分科意向表的时候,我听了唐老师的建议,填了理科。但我不知道的是,因为填了理科,后面居然会发生那么多让我烦恼郁闷的事情。可惜人生没有重来,只有一次机会去经历,而一旦经历过,就可能要付出一辈子的后悔才能弥补。
到了正式分科结束后,逼近高一二期学期末,就开始搬离教室,去到另外一个教室的生活。正式分科后,才知道成立了新的理科实验班和文科实验班,而我也是理科实验班的一员。
在这个理科实验班,有来自除了奥赛班以外的各个班级前八的理科厉害高手,这无疑是我没想到的。但是按照实际人数安排,最多这个实验班是只有48人,等到正式报道的那天,却有60多人。原来,这个社会,靠关系或者靠资本,完全可以享受到不一样的待遇。而像我这种成绩还行,但是家里既没有关系也没资本的,只能靠努力换来的成绩和他们共同生活共处两年的时光。
想到耿耿当年选分科的时候,一度纠结,最后为了心爱的余淮,选择了理科。死扛着,也坐着同桌,为彼此成为更好的人。而我,却开始一步一步走进陌生的环境,开始陌生的征途,遇到陌生的人,而后成为熟悉的人,最后又成为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