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写到用AI协助怎提高执行力,于是我刚刚就和腾讯原宝、deepseek聊了一下,他们都推荐了书本《福格行为模型》、《原子习惯》,刚好我这两本书都看过,对于里面说的方法我有点印象。
提高执行力,克服拖延症是需要设计一套系统,而不单只是靠意志力。首先是福格模型说的一个行为的发生要满足三个要素:动机---能力---提示。
1.针对我戒掉手机要做的动作是从“能力”入手,增加打开手机视频的难度,例如,我会关掉视频号更新提醒的小红点,还有刷视频的入口我隐藏起来了,这样打开路径长了,或许就会降低打开的概率。还有就是设计环境,吃饭时把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旁边放置一本打开的书。
2.从“动机”入手,我之所以会忍不住刷视频,主要是因为视频带来多巴胺的快感(动机容易获得),这时候可以使用“快乐替代”,例如可以用听一段播客,或者看几页书也能带来愉悦感,又或者是运用“5秒法则”,心理默数5、4、3、2、1,把手机扣下,在这五秒内争取冷静思考的时间。
3.从“提示”入手,与“锚点时刻”绑定,例如每天必做的事情,晚上睡觉躺床上时、早上起床刷牙我要和一个养成的微习惯绑定,每天早上醒来上完厕所,喝一口水,然后打开手机跟练八段锦,计划越明确越好,这样有助于养成做八段锦的习惯。
4.《原子习惯》里面说过,一开始行为不需要太大,要足够小,小到不可能失败,这样一步步慢慢养成习惯,例如写作的时候目标就是翻开笔记本,能写就写,不一定写,看新书的时候就是先撕开包装纸,能看就看,不一定看,只有这种持续的微小成功,才能带来动力,积累动能。
5.即时庆祝。在完成一个小任务的时候,及时给自己说一句:“太棒了”,当退出了手机视频,就跟自己说:“干得漂亮,又一次战胜拖延了!”这种即时的成功感会逐渐取代刷视频后的懊悔感,为下一次行动积攒动力。
6.书中还有讲到设立习惯追踪和可视化进度,就是把每天任务写下来,每做一项打一个勾,设置阶段性奖励,这样的视觉反馈可以激活大脑的奖励系统。
以上就是我目前读这两本书和结合自己当下的实际情况能做到的一些行为,或许书中不止我上面说的这些方法,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但主要是刻意练习,争取早日无痛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