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让孩子回到大自然里

——少年鲁迅的世界

鲁迅的百草园是一个乐园,那里承载了他关于儿童的所有快乐回忆。

鲁迅有诗人气质

在鲁迅的眼里,百草园的动植物都是鲜活的生命,有鲜艳的色彩: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有迷人的音响:鸣蝉长吟,蟋蟀弹琴,还有用手指按住斑蝥的脊梁的“啪”的刺激而又好玩的一声响……

当然还有趣的游戏,在石井栏上滑来滑去,栏杆都被滑的光亮,翻开泥墙根的断砖去找蜈蚣斑蝥,用手指去按脊梁看它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拔长得像人形的听说吃了可以就可以成仙的何首乌的根,去摘又酸又甜的好吃的覆盆子。

这显然是一个有艺术天分的孩子对大自然声、色之美的感受、体验与记忆。他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他所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用味觉所品尝到的,就是周围的世界,,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就是他初读的“课本”,,这个课本没有难读的字句。它们是自然界的生物与非生物;陆地上的生命;自然界在春天的苏醒;秋天的自然界的象征;冬天自寻的乐趣......

鲁迅是好玩达人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但他总能找到园子的乐趣,下雪时的捕鸟,小时候,正是学了这个章节,才模仿着他的捕鸟过程快乐了一把。

冬天鸟雀们无处觅食而又需要寻找食物,你就有了可乘之机,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这是一个捕鸟的可操作性的使用手册,小时候学了鲁迅的这篇文章,着实是按照这上面的步骤进行练习捕鸟过。不过不是下雪天,也是可以捕到鸟雀的,估计不是下雪的时候鲁迅可能又会开发出新鲜的游戏来。

捕鸟是需要几个玩伴一起,他们要商讨,他们要分工,你想,你去扫出一块空地,你去找竹筛、你去找短棒,你来在短棒上系绳,哦,对了,绳子一定要长,你在拉绳的时候一定是远远地躲在暗处的,农村里大的院落里是可以玩这个游戏的,所有的人躲在房屋里,在竹筛下面撒了秕谷之后,全都悄悄地躲起来,如果看到有鸟雀觅食地时候,那是紧张激动得屏息凝神的,看到“鸟雀觅食,孩童在后”。那种群童欢呼,你是尽可能想象的。

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将砖头抛到邻家,站在石井栏上往下跳,到学校他会问些与课堂无关的“无聊”的问题,“怪哉”这虫真是怨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溶解了?

他还会逃课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还会捉苍蝇喂蚂蚁,课堂上开小差做小动作,老师上课时偷偷描“小人”。

你还能想到在《社戏》里的掘蚯蚓,觉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去放牛;看社戏回来的路上和小伙伴们偷来的罗汉豆煮起来是人间至味。

在大自然中,他们意识中的某个深刻的东西,一定是永远地跟鲜明的、难忘地、激动人心的画面结合起来的。

鲁迅未知探索者

我有次在听“文质说”,他说到马斯克的一个词汇:白痴指数。

人啊,不同程度都有一个指数,叫“白痴指数”。

白痴指数有多高?它跟从小受的教育、小时候读的书、听到的大人的议论都有关系。

当你得不到文化的启蒙,没有渠道知道家乡之外的世界,长期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那白痴指数就相当高。而当所有人的指数都高到一样的时候,也没有告诉你是白痴,你觉得自己最了不起,最厉害,那就没有白痴了,那就不认为自己算是白痴了,他可能就认为自己是一个智者了。

鲁迅很多想探知,外界的事物但都被否定了。比如,在三味书屋时,他知道东方朔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怨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得到机会去问先生,先生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不知道!”这才知道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情的,只要读书,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他很想看《山海经》,远房的祖叔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哪里啦?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吧,有没有好机会。

还有邻居衍太太,教唆孩子吃冰、让我看黄色书,听到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卖了

......

好。那么,走罢!

逃离意味着另一种的探索开始。

鲁迅不断探索世界,也在探索救救“孩子”的道路。

......

让孩子回到大自然中,释放天性,用心灵而不是大脑去感知世界,去用好奇心探索未知,最大限度地降低自己的白痴指数。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也讲到: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这一点是多么重要啊,我竭尽努力,使在童年时期的所有年份里,都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断地以鲜明的形象、画面、知觉和表象来滋养学生的意识,使儿童意识到思维规则,好比是一座匀称的建筑物,而这座建筑物的构造法又是由一座更为匀称的建筑物——自然界所启示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有人把经典之作,比作是书中的恒星。鲁迅的书,就是这样的经典、这样的恒星。就像...
    A源清阅读 1,316评论 21 74
  • 在我们当今这个社会,我们这些孩子的生活是幸福的,而在以前,儿童教育观念非常淡薄,尤其是在鲁迅的那个年代更是如此,...
    李科杰阅读 21,698评论 1 1
  • 《朝花夕拾》写的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这本书虽然不是专为儿童所写,但里面包...
    楚然染初阅读 8,575评论 0 1
  • 早就知道鲁迅先生以笔做刀枪,惯用引借的手法抨击社会黑暗和不平等。当我读到《五猖会》时,曾经停下来对妈妈说:...
    心有所薯阅读 1,113评论 0 0
  • 《朝花夕拾》实际上相当于回忆型的十篇小故事,其中我印象比较深的一篇是《五猖会》。 五猖会 在童年的鲁...
    Q大阅读 4,92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