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高级一期 洛阳 杜红平 坚持分享第352天
维特根斯坦对情绪有不同看法。比如,他会指出个体体验情绪的环境,以此来提醒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词语,诸如生气.害怕.焦虑.变好.失望等,都会涉及他人,无论前后发生了什么,都会对我们所感受到的情绪产生影响。换句话说,在理解生气.变好.失望等感觉时,是不能脱离其所在的情境的,若脱离了情境,情绪就会变成一种神秘体验,并脱离日常生活。
维特根斯坦描述事物的方式提醒我们去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提醒我们把日常生活一一包括我们使用语言的时候一一作为理解与描述某种事物的基础。这些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取代了传统哲学与心理学对事物的解释及相关理论。
在我看来一一维特根斯坦精确而又清晰地指出一一任何内在过程(比如愤怒的感觉)必须有外部评判标准才能站得住脚,而且情绪只在其产生的环境中有重要地位。
SFBT并不把情绪看成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把他们当作来访者所拥有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帮助来访者构建一些更好的事情。换句话说,就是帮助来访者构建出一些情境,他在这些情境中会感觉更好,并且会记得他们的感觉有所改善是成功的构建并强化问题解决的一部分。通过关注情绪发生的情境SFBT提示这些情绪处在他们的基地中,即来访者的日常生活中,而不是使他们成为某种个体内心世界中神秘的.让人难以理解的现象。因此,来访者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人自然而然地看到并参与到了来访者的转变中来,这无意间强化了来访者的转变。这缩小来访者在传统的治疗中常会遇到了一个鸿沟,即来访者在咨询室内能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在日常生活中却缺乏这样的意识。
人们不断地问 为什么,这就像是一个旅行者站在一个建筑物前看一本旅游指南,但却忙于看这个建筑的历史等材料,反而妨碍了他欣赏这个建筑。
维特根斯坦认为理由与起因是不同的,这与人们对情绪的传统观点不一致。
情绪成了我们心里的一个小人,让我们去做那些我们并不一定想做的事情。因此,人们会把一些情境与行为本身分割开来,即那些让人感到失去了情绪这一引发外在行为的内部过程的情境。
一一一摘自《超越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