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自古以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镇内古建比比皆是。几年来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特色小镇”等美誉。在众多古建中,首屈一指的当数被有关专家称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民居古堡”砥洎城。
润城镇的砥洎城,据说与神秘的风水有关。洎读“际”,有四层意思,一是往锅里添水,二是指肉汁,三是形容浸润,四是“及、到”之意。至于砥洎城的“洎”到底是哪一种意思,如今已无从考察。
砥洎城中的民居分为十大街坊,布局井然有序,院落之间每自巷顶架设过街楼相通,具有军事防御功能,街巷狭窄深幽,常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高达二十米的城门,坚不可摧。历史上多次战乱,皆未能攻破城门。1941年,侵华日军欲入城掳掠,只有望城兴叹!
高耸的城楼,以及国内唯一用铁坩埚筑就的城墙,堪比现今钢筋水泥结构。坩埚,就是炼铁炉中分解出来的废渣经过模型加工,呈空心锅的样子。我们当地称为“锅筒”。
进入城内左拐,就是当年康熙授赐予御厨郭璋的宅院和匾额。我们润城的“八八宴”,闻名天下。当年康熙举办的千叟宴会上被赞不绝口。
城内防御系统在当时很先进,因城堡三面环水,呈半岛状。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藏兵洞和城墙上的放箭口。
城内自古英杰辈出,一批文学家、数学家、以及政界官宦多达二十几人。清代数学家张敦仁,文学家王崇明等先哲皆出于此城。
砥洎城,虽系砖石木建结构,但从形体规格、建筑用料到实用价值等方面却十分讲究。民居共分十大街坊,摆布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别,巷道形成许多丁字街口,且巷深墙高,道路显得尤为狭窄。住宅之间每自巷顶架设过街楼相通,人行方便。民居大多为单进式二进院,每坊之中院与院连为一体,相互连接,四通八达。院中房屋多为双层,大部分设有楼道。正房亦有三层者,但屋身偏低,不设门和楼道,呈阁楼式。民居门额皆为"XX居"字样,很有点文雅之派头。明代一家商人在寨上建了一座紧四合院,门上即书"有恒居",木石建筑工艺精细,四梁八柱,四门八窗,极具民俗特色。
明南京吏部尚书、祖籍润城屯城人张慎言,于崇祯十三年(1640)曾对家乡民宅题诗云:
但索有窗皆映竹,须教无槛不临花。
日均空翠来湘箔,篆袅青烟出绛妙。
不难看出这里的民宅建筑不仅是当今保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之代表,且又具浓烈的江南水乡之特色。
如此古老而神秘的古堡,不来大美古镇观光旅游,抱憾今生!
欢迎各位朋友到我大润城作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