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就该宠着富养,我要把我女儿培养出大家闺秀的气质。”
“我得从小就培养我儿子吃苦耐劳的本事。”
01
一个孩子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间呼吸到第一口空气。父母已经出谋划策为他想好了未来几十年的路该怎么走。
包括上什么小学、升什么初中高中,乃至考什么大学,都已经在量身定制好的菜单上。
然而,他们似乎容易忽略一些精神上的东西,比如孩子的教养。
或者说,在他们的认知中,觉得这个不太重要。
02
我就特别不能接受,作为父母说:“没关系,长大了自然而然就懂了。”
我请问,什么叫自然而然就懂了?
哦!是和会眨眼和会呼吸会吃东西一样,长大了就“叮”的一声立即把这条信息跟二进制代码一样秒速存储在你的大脑里了?
有这想法的父母,您怕是来搞笑的吧?
运气好。孩子的生长环境是一片和谐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可能他会受环境影响成长的很好。
运气不好点。孩子的成长空间充斥暴力、谩骂,偷窃、罪案颇多,此时您还是任其自然而然的心态,您可能非常需要担心十几年后孩子的状况了。
03
朋友家的母猫生了一窝小橘猫。老王领养了一只。
一日,隔壁家的小朋友过来玩。小橘猫怕生,窝在猫窝里。
不一会儿小孩上前拽住猫尾巴,就往楼下扔。小橘猫只有2个半月大,四楼扔下去,猫死了。
对方孩子做了错事,老王希望对方知道这件事道歉并及时管教孩子。
对方赔着笑脸说:
“嘿。就是一只猫嘛,我当是什么事儿呢?”
“多少钱,我赔你就是!”
“孩子还小,长大了就不会了!”
“宠物店又不缺猫,我再给你抱一只回来就行嘛,用得着这么较真吗!”
老王原地爆炸!
“按照您这个逻辑,我是不是刚才就该当场给您孩子俩大耳光子抽一顿啊?反正他又不会有什么事儿!只是哭两下疼两下而已。”
04
法律自然是无法对一个孩子追究责任,难道父母就可以怂恿孩子不去面对自己的行为做过的事?
孩子自然是不懂没错。仅仅是因为不懂便被允许了吗?
如果父母不重视,相同的情况一定会犯第二次。
哪怕你仅仅用孩子能懂的语言,用童话故事也去分析这件事也好,都好过听之任之,认为长大了自然而然就懂了所以现在随便他、没关系!
教养,永远不会过早,永远没有晚一点之说。它成于无形,发生于随时,并在日积月累中人格中体现。
说小了,是没有教养。说大了,将来便是助纣为虐。
05
有个小偷...哦不,应该说,有个孩子,小时候看到班级里同学的写字板非常漂亮,于是趁其不注意,拿了回来。
他告诉妈妈,“我知道这样做不好,可是...”
妈妈说,“谁说这样做不好,没事,你还小,现在写字板是你的了。”
孩子好高兴。过了几天又从外面偷了件大衣回来送给妈妈。妈妈好高兴。让他下次多带几件回来。
久而久之,这个孩子长大了,在母亲的怂恿下成了偷窃惯犯。
最后胆大包天,竟然要去偷金库。被当场抓现行。被判死刑。
临刑前,小偷要求和母亲说几句话。
母亲凑近,小偷狠狠咬下了母亲的耳朵。母亲大骂不孝。
小偷却愤恨地说:“我小的时候,在我偷第一个写字板时,你如果揍我一顿,教到我这是不对的,并且让我改正错误的话,我会到今天这地步吗?”
这个故事,出自伊索寓言《小偷和他的母亲》。
是寓言吗?是寓言!是现实吗?会是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