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总要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该去怎样的公司呢?笼统的说,是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呢?准确的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况,只能因人而异。这就像大多数问题一样,问题太模糊导致无法找到指导性的意见,这不是给意见人的问题,是提出问题的方式不对。
看起来,毕业了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是没法回答的。首先,你毕业于怎样的院校,如果是北大、清华的毕业生还会有这样的烦恼吗?在他们的眼里的小公司很可能是一般人眼中的大公司。其次,你在学校的成绩怎么样,能力怎么样,有哪些优势和技能,这很重要。有些人高考失利而进入了一般性的大学,但其自身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擅于专研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其实拥有和重点高校竞争的实力。再看一个假设,如果你的家境很殷实,够你折腾,去旅游去研学去看看世界,会在意工作吗?可见,这些人都不在这个问题的讨论范围内。
就读高校一般,学习成绩一般,没有强有力的家庭背景,这样的人群才会碰到这样的困扰。明确了范围,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大公司有什么呢?规范的流程,成熟的市场经验,各专业分工明确,接触的到优质的供应商和优质的客户。小公司有什么呢?一句话,各种杂活累活都要干,举个栗子,比如建筑设计,除了要会做方案,还要会画施工图,除了本专业,还要会跟客户谈判,会做预算,凡是公司内的问题,多多少少都会接触的,为什么如此的繁琐,只因为小公司养不起那么多的人,没有足够多的项目可以支撑。
分析完了大公司和小公司工作上的区别,我们再来看看薪酬待遇。大公司五险一金,绩效奖金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基本能按入职时的承诺执行。小公司看公司一年业绩,要是业绩出色,年终应该可以分到一笔奖金,但别指望奖金有多丰厚,毕竟规模小,能分到蛋糕的除了几个老板特别看重的人,像毕业生这样的,更是少之又少。如此看来,去大公司更有保障。
也不尽然。在大学宿舍里,但凡有谁买了一桶肯德基全家桶,或是买了一袋子水果,不管是自己宿舍的,甚至是隔壁宿舍的都会蜂拥而至,一抢而空。在比如我之前的公司,有健身房,有游泳池,有高尔夫球练习场,有类似的各种各样的健身场所,但是每天去锻炼的员工连5%都不到。外面来锻炼的人需要办年卡,为什么员工有这样的便利却不懂得享受呢?其实,刚开始大家都是抢着去的,可是时间长了发现反正这些都是免费的,也就不那么在意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在商品过剩的地方,商品是不值钱的,只有在商品稀缺的时候才会造成哄抢和价格的抬高。
同样,在如今人才过剩的年代,博士生干着研究生的活,研究生干着大学生的活,大学生没活干。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在美国,情况也是一样的。很多学金融、法律和传媒的毕业生,要先免费给华尔街、律师事务所和好莱坞做实习生。
这等同于货物太多、消费者太宝贵,只好免费提供服务。这和互联网时代很多服务,甚至硬件产品都是免费的还没人要,道理是想通的。
由此看来,用薪酬待遇来选择公司是最不靠谱的。大公司和小公司给毕业生的薪酬最多也就差个几千块钱。这几千块钱对于将来有能力的人可能分分钟就赚回来了。唯有好的平台,让自己强大而成为稀缺的人才的平台才是你真正要去寻找的。
如果一家很有实力的大公司向你伸出了橄榄枝,但是做的事情却只能使你越来越平庸,即便薪水再高也不能去。干着专业外围的事,是很难成长起来的。有些人会说,我整天跟一群牛B的人在一块我也会牛B。别被这句话的表面意思给迷惑到了,没有跟牛B的人一起成长,即便你天天跟他们睡在一块你也不会变成牛B的人,只会是个吹牛的人。
那有些人会说,这样看来还是去小公司好,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学的到。有理想的小公司完全是可以的,他们想要成长,就会有想要爆发的心。要是在没有业绩的小公司里混日子,那也是等于零。整天优哉的,得过且过,只能是浪费生命。
大公司,小公司只是毕业生的开始,并不会因此决定未来的走向,心态摆正了,很多事情也就变得简单了。有些问题之所以没有答案,并不是问题有多难,而是问题本身设置的就有问题。学会提出好的问题,对的问题,答案也就不难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