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阅读的步骤
一直对朋友圈看到的一篇文章记忆深刻,特意去翻了一下,这篇文章来自于公众号“麦子熟了”,标题是《你看的书暴露了你的社会阶层》。
在文中,作者从阅读心理上,把阅读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纯娱乐小说,这是阅读的起点。
第二步,传统经典小说,如《基督山伯爵》《飘》《简爱》《傲慢与偏见》。
第三步,进入史哲领域,如《希波战争史》《理想国》《梦的解析》。
第四步,进入思想领域,如《猜想与反驳》《客观知识》《科学研究方法论》
第五步,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并依据自我体系构建新的阅读书目。
以我目前的认知看来,作者的观点很有道理,但每个步骤之间并不是严格划分的。
以我自己为例。
大学之前,阅读领域停留在纯娱乐小说范围。一部分原因是从小被放养长大,家长也没有培养阅读习惯的意识,全靠着自己在横冲直撞,自然以能带来感情愉悦的书籍作为选择。
上大学后,学校的图书馆带给我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除了写作业用到的专业书外,先是读了各种名家小说、传记,后来不再满足于肤浅的世界,开始读传统经典小说,还特意买了一本英文版《飘》作为收藏,虽然现在基本是放在书柜里展览,但看到它就想起得到它时的快乐。
工作后,读的书局限在了专业书籍上,在极少的业余时间里,顶多看看张爱玲,还是在经典小说中徘徊。
直到辞职后,时间突然间多了起来,开始找各种经典书籍来看了。这时,选的书既有传统经典小说,也有史哲领域的。但大部分时候是看看热闹。
转折点在学了帅小冰老师的“读书变现”课程后到来。这门课让我明白,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最好能在某一领域深耕,辅以扩大阅读面。
我开始考虑要聚焦的品类。仔细思考后,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个人成长上面,在零碎时间里,也会阅读经典小说、心理学、理财类等书籍。那么这时,我的阅读步骤在哪里呢?个人成长书籍不属于经典小说,也不属于史哲领域,更像是工具和方法类,但也是我们需要的一类书籍。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渐渐意识到,我的阅读是功利性质的。也许在心理上,我认为这几年失去了一些东西,所以总想抓住另一些东西。但功利性质的阅读不对吗?我认为不是,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阅读都是功利性质的,大家都渴望通过阅读获得一些东西,也许是情感上的,也许是思想上的,也许是做事的方法上的。
随着读书数量的增多,我发现到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四本书是:《暗时间》《把时间当作朋友》《穷查理宝典》和《好好学习》,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展示了思考的魅力。我开始对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感兴趣,希望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就像小冰老师在课程里说的,一定要经过持续阅读,才能发现阅读的美妙。同样的道理,一定要经过持续阅读,才能发现真正的兴趣所在。
找到了兴趣所在,下一步,我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构建新的阅读书目。这也算进入了第五步,但其实,我在第三第四步并没有待多久。不过,我会把史哲和思想领域的书作为扩展阅读面的方向。阅读之路,没有终点。
02 阅读的收获
开始系统读书后,我的收获很多。
首先是认知上的。
在《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里,作者讲到他的健身教练。这位健身教练是按小时收费的,费用很高,当然也很专业,他不会为了别人的错误埋单。比如作者的健身时间是一个小时,安排在3点钟开始,如果作者迟到了半小时,那这位健身教练只会陪他练到4点钟,而且要收一小时的费用。
这个案例让我想起大学临期末考试之前,很多同学会找我一起自习,让我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我的时间,其实我是在为他们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埋单。事实上,有更好的办法处理这件事,既能兼顾帮助同学,也能解放自己。那就是,组织一次集中分享,把重点知识统一分享一遍,不仅自己有复习的效果,也能帮同学们解疑答惑,过后,所有陪学一律拒绝。
在《穷查理宝典》中,查理·芒格多次提到他很欣赏海军的制度。如果海军的船搁浅了,不论直接责任人是谁,船长的海军生涯都结束了。这对船长不公平,却能保证最少的船只触礁。这让我从更高的视野角度去审视所有规章制度。很多时候,不能只在意一个人的公平,更要注重社会效益。
其次是阅读能力的提升。
在阅读一段时间后,任何书都可以读进去了,多厚的书都不会怕了。尤其当我写完对《活着》这本书的鉴赏时,我发现,所有书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如果遇到了难题,也不需要焦虑,去找相关的书,请教相关的人就可以了。
第三是做事方法上。
在读《小强升职记》时,我时常会想起第一次带团队的场景。那时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把别人的猴子放在了自己的肩上,不仅把自己搞得很疲惫,还成为团队的瓶颈。
第四,更加珍惜时间了。毕竟还想读更多的书,还想在多元思维模型上深入下去,本来起步就比较晚了。
最后,找到了一群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大家互相探讨互相激励,这也许是最美妙的事。
阅读是一种能力,我的阅读故事要持续一生,我才刚刚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