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圣人亦不仁——分别心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慈,把万物当做草扎的狗;圣人不仁慈,把百姓当做草扎的狗;

天地为什么不仁慈呢,天地不是大自然母亲吗,孕育万千生命?圣人不仁,何以为圣人呢?

仁不仁慈都是人们对天地的主观意识,但是天地却是按照客观规律运行的,不以仁慈为天地。天地孕育万千生命,万事万物都在天地间,人只是其中一种,人是天地的子女,鸡鸭牛羊也是,树木花草是,石头湖水也是。在天地的眼睛里,人和草扎狗没有什么两样。众生平等,每个事物在天地间都是一样的。这个道理放到圣人眼里也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你富贵、贫贱、漂亮、丑陋、善良、凶恶而有任何区别,因为所有这些描述的词语都是人们自己想出来的,因为人们有分别心,才会有各种各样的判断。而圣人之心就是无分别心,百姓皆刍狗,刍狗亦百姓。

佛法中也是教育我们要去分别心,佛典中说:“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就是说现象世界中的一切差别,都源于人们的这种分别心。心分善恶,才有善恶;心分美丑,方有美丑;如果你看世间万物都一样,善从何来,恶又从何来?善恶皆从心来而已。

善恶分别

老子说的天地不仁,圣人亦不仁,看到的是事物的本质,是对天地世界自然的高度抽象。那么在我们程序员眼里看到的事物的本质是什么呢?应该也是抽象,万事万物皆对象。在面向对象的世界,所有都是对象,都是来源于object,一个控件是一个对象,一个系统本身也是一个对象。能看到多大的对象,就能把控多大的系统。老子看到了天地,所以为老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