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上,期望理论是由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来的,英文名叫做Expectancy theory。翻译成中文叫“效价-手段-期望值理论”。这个理论被普遍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客户管理。实际上,期望值理论应用在生活中,道理也是一样的。这就是我今天想聊的小故事。
记得《战狼》刚刚上映的时候,我和老马看着激动人心的过亿票房,心痒难耐,早就想飞奔电影院一睹为快。奈何家有小儿,种种原因不能如愿。眼看电影的热度渐消,某个周六中午,小马熟睡。老马用手肘怼了怼我,说:“要不咱们溜出去看《战狼》吧?”
我爽快地响应:“好啊好啊”。
怕吵醒小家伙,两个人蹑手蹑脚地溜出房间,直奔附近的电影院,到达后发现没有《战狼》的档期了,我俩不甘心,坐了半小时地铁跑到市区电影院去看。买电影票的时候心急,也没有仔细看就下了订单,一出票两人都傻眼,买错了!好,经过这一系列波折后,我们对《战狼》这部电影的心里期望值又升高N个level,原本可以等到网络上上映后再看的,现在变成非看不可了。我们重新购买了《战狼》的票,两部电影放映时间上有1个小时重合,我们决定看完第一场电影的上半场,再出来去看《战狼》。
那天下午看完《战狼》后,我问老马感觉如何,老马有些失望地说;“也就那样,还不如留下来继续看上一场电影。”我说:“其实我倒是觉得不错的,尤其是吴京举着国旗通过交战区那一幕很感人。”
同样一部电影,同样满怀期待,而我们俩看完之后的感受,却是完全不同。区别就在于前面说到的期望值管理。这里有一个关于满意度的公式:满意度=事情的结果-期望值。也就是说,在同样的结果下,你对事物抱有的期望值越高,满意度必然就越低。票房过亿的国产电影,在电影史上确实不多见,让人忍不住会对这部影片充满期待。老马不例外地抱了很高的期望值,而我,因为之前看过预告片,对故事情节是否精彩的期望值不太高,所以看完之后,反而觉得影片给了我惊喜和感动。
合理地控制自己对他人和对事物的期望值,是提升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法宝。那么,同样的道理,合理地控制他人对你的期望值,则是改善人际关系的法宝。
那么如何通过管理期望值来改善人际关系?主要有两方面,第一,通过努力使结果符合他人的期望,第二,在承诺时,使对方的期望不至于和可能出现的结果差距过大。
中国人似乎更重视第一方面,比如“一诺千金”“君子言而有信”“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等,说的都是给了别人承诺以后,拼死也要达到对方所期望的结果。可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通过第二种方式来努力,合理控制他人的期望值,会更容易成功,也更容易做到。
当然,合理控制他人的期望,并不是鼓励在跟他人交往的时候存心欺瞒,而是,一种诚实和谦逊的态度。对自己诚实,对他人谦逊。给出承诺的时候,自己能做到多少,应该实事求是地估计,尽量给别人符合接近于实际结果的期望,或者低于实际结果的期望。那么,你也许会意外收获他人的“惊叹赞美”,从而提升你的可信度。
期望值管理在工作,生活,婚姻,自省等等这些方方面面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也是最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很多沟通心理学,谈判,表达式上的一些套路都能用这套理论来解释。我们还可以运用到,对老板,对客户,对供应商,对另一半,对孩子,甚至是对你自己。回到那个公式,同样的结果,两个人都做了80分,其中一个是原来都不及格的,而一个是原来考85分的,问一问自己,你对哪一个更满意?
合理地控制自我预期,可以减少很多的抱怨、指责、批评和愤怒,常怀感恩之心,生活必然报你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