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丧失了生存空间,不是意味着你没有饭吃,而是在这种“超越基本收入/卡路里”的竞争中,你变得可有可无。“可有可无”是结果,原因是你没有找到一个有选择压的生态位——你可能处在一个“不是生态位的生态位”上。
这段话对我太震撼了,生存空间的丧失,意味着竞争力的缺失,把自我陷入到温水煮青蛙的僵局,正如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的“无用阶级”,对应到体制内的行政管理中层或大公司中的中层干部,海尔在改革中最先裁掉的两万名员工中中层干部占主体,本质上是企业管理的扁平化导致他们的赛道变得不存在。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个细节,red在获释后在超市收银,去小便时向主管报告,主管把他叫到一边低声告诉他,以后不用请示,直接去就可以了,red在厕所边唠叨:上厕所请示了几十年,现在不让请示了,竟一滴也挤不出来!这种感觉就是长期在暴力、黑暗、血腥的监狱环境下,自我的生存空间遭到扭曲,在长期的服从背后是对于正常人性选择的放弃,也就是选择了不选择;与之形成反常的是主人公andy,andy相信希望是好事,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他身上具备银行家的高度自律,用red的话说他的步伐和谈吐简直是异类,他像是在公园散步,无忧无虑,仿佛身披隐形衣。”经过两次的假释失败后,作为恐惧自由的成员,Red甚至告诫过Andy:“朋友,我告诉你,有希望才危险,希望能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andy始终保持希望,保持对自由的渴望,甚至为自我的未来做出了规划,正是这种选择压的作用,使得他坚持20年用鹤嘴锄为自己开辟了一条通往自由的救赎之路。
可见,我们虽不能选择自己的环境,但寻找对应的生态位体系,把自然选择当中严苛的约束设定为自己的生存环境,在自律或他律的选择压中进化自己的能力,才能够不断拓展自我的固有认知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