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州一碗“冻鸡面”说开去

腊月的一天,承苏州朋友盛情,有机会去苏州老字号朱鸿兴齐门店用早茶,并食了一次传说中的“冻鸡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冻鸡面曾是苏州传统冬令面的代表作,但由于由于制作工艺繁琐,加上老一辈面点师的逐渐隐退,冻鸡面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渐渐退出江湖,从此失传近半个世纪。

所以对于冻鸡面老辈的食客可能还听说过,后生一点的绝对是闻所未闻。我们几个面食爱好者也是从苏报上看到了冻鸡面在朱鸿兴重出江湖的消息,兴之所至慕名而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由于冻鸡面工艺复杂,每天就只有30碗左右的限量,不提前预约是绝难一睹其芳容的。好在苏州朋友的“面子”大,不仅提前预定好,而且在我们享用的时候,中国烹饪大师、朱鸿兴董事长俞总还特地赶过来招呼,为我们详尽介绍冻鸡面的历史和此次推出的过程。

据他介绍,这次冻鸡面的重出江湖,也是他们苏帮面大师工作室根据祖辈留下的“老脚本”上的只言片语,请教了“老辈的老辈”的苏帮面技艺大师,一步步摸索出来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制作工艺确实相当复杂精细:原料要选择放养的草鸡,而且规定要用8个月到1年左右的公鸡;浸、漂、洗、焯,焯过的鸡块再每块洗清血水,光这一流程就要循环两次; 文火焐 5个小时左右,调料辅料一次到位,过程中不开盖, 焐好装盘自然结冻,一盆色泽透明、鲜香嫩爽的冻鸡面浇头才算大功告成。看来《苏州日报》所称“做碗冻鸡面用上绣花功”绝非虚言。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听着俞总苏州闲话的娓娓介绍,感受着身旁苏州朋友的热情,虽然吃的是“冻”鸡面,内心时时涌起的却是温暖的小幸福。所以你要是追着问冻鸡面吃起来到底什么味儿,我只能故作神秘地告诉你,没啥特殊,也就是幸福的滋味儿。

一碗面的恢复,充分体现了苏州老字号对于苏州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感;因为一碗面的相聚,也足以折射出食客对于苏州文化的喜爱和尊重。想起那天我们几个吃货大清早天蒙蒙亮冒着零下的低温从太仓兴冲冲驱车前往姑苏城,那股子劲头,既是醉了也是值了。

这次“冻鸡面之旅”还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结识了一位在苏州博物馆热心担任解说志愿者的朋友——以前在系统内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同行,一位有品有识的才子,真是幸甚至哉!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早年间曾流传一首诗描写七八十年代南通农村过年时的风俗。叫: 新衣吃肉甩鞭炮,弹珠打墩放火烧。 馒头鱼冻长生果,京枣...
    小五爱我阅读 939评论 0 3
  • 本文参加第28届柏林园征文,所有内容都为本人原创 《等你在孤独前行之后洗尽铅华》 第一次体味成长,是在很小的...
    他十七阅读 320评论 0 0
  • 从断更到辞职到过年到年后找工作这几个月来,整个人说实话,感触良多,算是以前没有体验过的东西体验了一遍。 虽然刚辞职...
    712a3b08c1bf阅读 192评论 0 1
  • 生活,有苦辣酸甜咸; 人生,有喜怒哀乐悲。 学会承受,让心里领悟坚强; 微笑面对,让人生更加精彩。
    袁益君阅读 178评论 0 1
  • 一个人的眼界能看到多远多高,就会有相应的多远多高的境界。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它就认为浩瀚宇宙只有巴掌...
    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星阅读 44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