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被称作是5G元年,5G已经不是一个概念,小规模商用陆续开始,5G正快速进入和影响我们的生活:今年初,华为和上海移动共同启动了5G火车站的建设;4月,华为又和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联合启动了全球首个5G智慧酒店建设;5月,5G购物中心在上海落成。可以说,5G规模化商用的大幕已经拉开!
5G的应用势必影响各个行业,在此会长做了一些对餐饮的未来遐想。
大数据真正为餐饮服务
其实十多年的餐饮就开始有了“大数据”,只不过那时候都是包括一些软件服务商提供的后台数据支持。
比如借助CRM(客户关系管理)、ERP(企业资源计划)等管理工具,也并没有像今天一样可以通过高清地图,传感器,摄像头,以实时采集并在0.1秒内的网络速度完成传输处理。
1)更高水准的服务
门店也可以据此进行精准的人流统计、准确读取来店消费的每一个顾客标签。一旦顾客进店,店内服务人员可以快速读取每一个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用餐习惯,针对性的提供顾客需要的更高水准的服务。
2)更丰富的餐厅信息数据
另一方面,顾客也可以借助更丰富的餐厅信息数据,更立体、生动的了解餐厅菜单,实时查看用餐的餐厅座位数、餐厅内部装修以及后厨的环境卫生,继而做出是否来店用餐的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的餐厅无疑会实现更丰富的线上呈现。
从移动互联到“万物互联”,
餐饮业的“万物互联”会是怎样的?
每一次移动通讯技术的换代升级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G带来的技术浪潮可能就是将移动互联彻底演变成万物互联的质变。困扰物联网延时、功率不够的问题会得到充分解决,物联网也会有爆发性的进展。
那么,餐饮业的“万物互联”会是怎样的?
1)用餐场景
目前就单看用餐场景,餐饮设备的互联典型的就是点餐环节。扫码点菜通过系统将前厅的用户手机和后厨的出菜系统联系起来。这部分的数据量是并不巨大的。
而其他环节比如后厨操作环节、服务环节,信息化、智能化的程度就更低了,目前已经出现的炒菜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就是在这两个环节上的探索,但一直没有明显的突破。
由于信息的接收、转化和传输的限制以及控制体系的处理能力不足,无法让顾客、前厅、后厨实现充分的互联互通。
5G“万物互联”技术就是突破困难的关键,尤其是餐饮生产区域、服务区域的设备实现自动化和人工智能。
在餐饮消费场景中,则可以把选餐厅、点餐、出餐、就餐、支付、餐后反馈几个关键环节连接,以手机或其他某个终端作为交互控制中心,所有的设备都实现互联,操作人员不需要来回奔波去制作产品。
例如,设备的保养维修一直是餐厅的痛点,经常出现保修好几天才来的情况,未来的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控制,监控和配置这些机器,实现设备自我优化,自我诊断,自我报修。
2)支付场景
5G商用后,“三维立体”的验证技术可通过人脸验证,实现了更加便捷迅速、更具交互性的“刷脸支付”,不仅确保每笔支付万无一失,还能通过刷脸环节衍生其他营销方式。
产品研发即将提升一个层次
农业应用5G后,可以实现种植技术智能化,比如采用高精度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和智能气象站、智能农场设备,远程在线采集土壤、气候、农产品生长状况等要素并进行管理。
同时,在5G的强大技术支撑下,也可以实现种植过程公开化,农场可实时发送图像数据让外界了解菜园所种作物状况,消费者、采购方可以随时进入网络观看种植过程。
农产品的成长过程、成熟度、营养指标都有数据可跟踪;每一条鱼、每一尾虾都有自己的成长记录......上游食材进入供应链并到达下游商家时进行溯源都不再是空谈。
目前的“明厨亮灶”工程已经开了个头儿,在5G环境下,除了追溯食材来源,还可以通过5G智慧央厨物联网对餐饮企业进行超高清摄像,结合影像光谱技术,可以判断作业人员的行为并进行纠错。
再比如,智慧仓库和智慧称重系统则可以监控操作人员打卡、验收的过程,食材的重量、图片和视频录入信息也可以实时管理。
以往,上述这些管理环节因为需要大量数据录入和分析,在具体执行层面很难落实,而在5G环境下,从供应链源头就开始数据采集,到餐饮门店后相关的物联网应用让数据监测和分析也都成了非常轻松的事儿。
此外,在5G环境下的无人机、无人驾驶技术都会很好地落地,外卖送餐环节也可由无人机来处理,餐品配送更加快速准确,这也能提高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
餐饮行业变得更容易做
随着这两年的餐饮门店倒闭潮,出现很多餐饮不好做的声音,随着5G普及应用,餐饮变的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选址是餐饮最大痛点,5G应用可以很快对周围商圈做全面评估,从而判断商圈和自身项目定位是否匹配。
外卖目前的卫生和配送速度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障碍,有了5G的网络支撑后,顾客可以选择性的去根据店家当前排队速度,骑手配置情况,做决策是否下单,顾客理性了,店家有序了。
一切餐厅的程序简化,产品就可控,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矛盾减弱,顾客和餐厅之间距离就会拉近。
但是不论科技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迁,人类的社交属性不会改变,餐厅要能引起食客共鸣,情感共振,这始终是影响人们选择品牌的最关键要素。
会长有话说:大数据的真正利用更在于展店期的快速选址。以往选址也会用到大数据,但是某一个地区的人流量、人流规律、截流情况、人流偏好等等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进而对周围商圈做全面评估,还都是普通商家不易获取和处理的,而这些在5G普及的前提下都可以轻松、低成本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