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理解强迫症的几个基本概念
①强迫反强迫
②冲突、压抑与防御
③重复强迫与强迫重复
④强迫性进行与强迫性放弃
若问强迫症是什么,不如先问强迫症不是什么?首先,强迫症不是神经疾病,更不是什么精神疾病。所谓神经疾病,是大脑或神经系统出现了部位病变;所谓精神疾病,是病因不太明确的,带有遗传性或生物病理特性的思维妄想障碍。这些都是需要药物治疗的疾病。
为何要先知强迫症不是什么?因为强迫症内心有许多顾虑,其最大的担心是,自己会不会弄得神经崩溃,或会不会变成精神疾病?消除最大的顾虑,是需要明白强迫症跟神经(系统))病和精神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心理病,后者是生理病。
强迫症是什么?是一种有心理冲突的焦虑症候。
弄清强迫症的一些基本概念,会更加明晰强迫症是什么。
3理解强迫症的几个基本概念
•强迫反强迫。强迫,顾名思义是强行,一种强制性手段。精神分析下的强迫,意在主观意志被掠夺,是一种主体客体对主体的控制。所谓人的自主性阉割。
当人被一种不是自己意志所能控制的思维、情绪所控制时,会体验到分裂的感觉,即感觉自己有强烈不想要之情形的同时,也感觉自己被另一种不可抵挡之力迫使自己就范“不想要之情形”。强迫,令人烦恼,故要反抗;反抗强迫的过程中,强迫更强势和顽固,又唤起人更强烈的反强迫的意愿。
强迫反强迫,是人对强迫感的抗拒方式所制造出的恶性循环。
•冲突、压抑与防御。强迫反强迫循环下的分裂感,本是一种极端冲突的感受。强迫症的心理现实,主要是冲突,是对不相容的观念、愿望、感受的对立性冲突。形象说,是外表平静内心打仗。
冲突是难以忍受的痛苦。当事者采取抑制或压抑冲突,以消除冲突引发的不安。久之,压抑冲突而不再感觉有(欲望或观念冲突)的痛苦,但有了继发性的多种——症状与反抗症状的冲突。为控制症状对自己的迫害,又会生发如逃避现实、隐忍、反复做事、沉溺幻想等方式以抵制症状的痛苦。
但,压抑却是强迫症的主要防御机制。
神经症在极端痛苦时,防御方式是必然的自我保护。只是,绵绵持久的防御方式,会积淀成厚重而脱不掉的弹壳。所以治疗强迫症的首要方向与难度,是在削减防御的厚度。
•重复强迫与强迫重复。解读强迫症,有必要澄清关于“重复强迫”和“强迫重复”的概念。
在弗洛伊德的《论无意识》理论中,有许多“重复强迫”和“强迫重复”之描述,但没有阐释两者有何共性、差异以及两者的关系。从精神分析理论可以得知,“重复强迫”所揭示的是患者身上被压抑的根源性的东西。这个被压抑的东西,就是某种情感的、观念的或行为的冲动,如做爱。而“强迫重复”指的是同类事物的无限重复。
“重复强迫”和“强迫重复”在强迫性神经症的分析中,最能说明它们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也有共性。共性在于它们的冲突性质:都是被压抑的冲动。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即“重复强迫”指的是为补偿性地满足愿望而不断地去想象(或在幻想中陶醉)被压抑的东西;而“强迫重复”指的是,强迫性地坚持同一个手段本身。也就是,“重复强迫”中的强迫是指的内容:某种冲动或欲望,强调的是定性的东西;“强迫重复”中的强迫说的是形式——无可控性,强调的是被迫重复同一种方式。
比如,强迫性神经症的反复洗涤、检查等,用“重复强迫”来说明,就是对蔑视冲动的反应。这个冲动是什么呢?内容也许很多,但性质一样,都是危险的或非道德的。它构成了本我与良心(超我)的冲突,这是一种极端痛苦的内心体验。为对抗内心冲突,逐渐形成了一些防御性手段——自动地、控制不住地思考,或不停地做事情,然后发展到“强迫重复”的阶段。这时的患者已经体验不到自己的内心冲突的是什么了,而在这同一仪式中,他体验着紧张焦虑的缓解。因此,强迫症患者的症状,已成为他保护内心平静的手段。
•强迫性进行与强迫性放弃。这是强迫症的两种典型现象。
(……我把“我知道不该那样想那样做,但就是控制不住要想要做”,我把它称为“强迫性进行”,把“我什么都明白,知道该怎样但就是做不到”称为“强迫性放弃”。
从心理分析角度,前者具有欲望冲动性、活动性,所以此现象是“进行”性的,后者具有冲动压抑性、消极性或被动性,所以此现象是“放弃”性的。
“我知道不该胡思乱想,但就是控制不住”的强迫性进行的人,潜意识在说“要想要做”很应该!他们典型的心理结构是:强大的超我,冲动的本我,受难的自我。
“我知道该怎样但就是做不到”的强迫性放弃的人,潜意识在说“不想做到”更应该!他们的心理结构是:膨胀的理性我,或叫超我;执拗的感性我,或叫本我;无助的现实我,或叫自我。
强迫性进行者的“我知道不该怎样怎样”,是他超我经常发出的命令。这个超我“存盘”内容是:不能做错事,不能违犯规矩,不允许自己没理想、没抱负、没志气等;他的“就是要想要做”,是来于本我冲动,是无意识欲望或愿望的涌动。他的“控制不住”情绪,是本我力量大于超我力量的结果,是自我拿本我和超我没辙的妥协。
强迫性放弃者的“我明白、我知道该怎样”,是他理性我的认知。理性我的“存盘”内容:各种伦理、道理,家长的要求,自我理想的东西等等,因理性我不停地在接受来自各方的理论输入,以至大脑全装的“什么都晓得”。这个膨胀的理性我,随时都在命令自己“明白该怎么做”。他的“做不到”,是他感性的我不愿意做。因为这个“我”的需要是与理性我的需要向背。比如面对做作业,感性我会说“玩了再做”,而理性我会说“不行,做了再玩”。他的“就是做不到”,是斯文的理性我抗不过执拗的感性我,是感性我叛逆理性我的结果。他因为“就是做不到应该做到的”强迫性放弃而产生的自责自恨自怨等难受,是他对现实我无助无能的自我惩罚。
强迫性进行者,是“不该”的东西知道太多的人,对“不该怎样”思考得太多太远太深,而他“该”怎样却知道甚少,对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愿望的?他不清楚。即便他清楚,也会有“但是”之后的否定。
因此他不得不陷入强迫思维的较量。他内心结构中,强大的超我欲称霸内心世界,冲动的本我欲控制内心世界,弱小的自我对内心世界望而生畏。如果用等角三角关系来象征他们的心理结构图,其心理三角是变形为三点一线的关系:两边等量长,分别是超我和本我,中间一个点,是弱小的自我。这样可以看出,他们内心活动主要是能量相当的超我和本我的角逐,但因为它们是能动性、扩张性的“我”,也因为它们想表现自己和满足自己的冲动都很强烈,可两者的愿望又那么对立不相容,谁都想赢,谁也不愿输给谁,只好陷入比试能力强弱的争斗,但更多是陷入谁都赢不了的僵局。
“我什么都明白但就是做不到”的强迫性放弃者,是“明白”东西太多的人,可他不明白自己也有不明白的:“为什么你啥都明白却还那么烦恼?”“为什么你啥都知道可就是做不到?”也许是他该明白的不明白,不用明白的他却使劲明白。我们生活的世界,本来是存在已知,也存在未知;存在存在,也存在不存在。
强迫性放弃的人之所以烦恼,就是因为他只知道“什么都明白”而不知道人不可能什么都明白的。仍用等角三角关系象征他们的心理结构图,其心理关系也是变了形的三点一线,跟强迫性进行的人一样。只是心理活动的主角“理性我”和“感性我”是情绪性、回避性和拖沓性地较量。这样的人,是知性知识过于强盛,感性知识受到压迫,行动能力重度欠缺的一类人,因此,他们有太多“明白”的思维与自恋幻想,很少有能带给他们充实和愉快的行动。)
相遇强迫症,我们自己亦容易(反移情)处于强迫感的情绪状态。作为治疗者,只有对以上强迫症的基本概念有所深入理解,你才谈得上相遇强迫症时,能够看清自己的状态,和救治来访的强迫症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