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我写流水账了
今天看起来似乎也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天。
早上开了2个小时的周会,会后在领导门口蹲点排队汇报请示。汇报完午饭已过点,赶不上吃饭跟着大部队出发到系统内“三叔”级别单位学习交流。晚上11点才回到家,累趴的赶脚,缺觉缺觉。
一再和同事们交代,我们此行不是以前的对标,而是学习,学习!重在开拓视野,借鉴观念。
对标对象一般选择体量规模相当、发展阶段相似、指标略优的单位,而下午所到的“三叔”,属于省级公司,在基础管理、资源配置、平台建设、人员素质、思想观念都比我们这些地市单位领先很多年,根本不是同一层次、具有可比性的单位。他们目前所做的工作,大概就是我们未来所努力的方向。三叔已是现代企业运作模式成熟的企业,而我们还在传统模子里打转。当然,这跟所在城市的发展步伐和资源配套,视野氛围也密切相关。
“三叔”办公室负责相同业务的是高我一届的毛师兄,当年被称为他们年级中最有思想的学霸,文笔犀利,在系刊上刊发了不少文学评论和小说,是我仰望的对象。
在大学时代我便是他的小跟班,跟着他屁颠屁颠得帮学生会打杂,也总能哄到他心甘情愿请我们这些小师弟小师妹吃饭改善生活。
在他的办公室看到满满的书柜、一叠叠制度文件、一份份课题论文,瞬间又回到大学时继续仰望的状态。
师兄家住广州,近十年来每周都在深广两地之间来回奔跑。所到之处,每项工作都能做到尽善尽美,上级公司多次想挖他而未果。
他擅长总结提炼,总能把枯燥的工作经验,提炼得生动活泼,比如用“小、轻、新”来概括了他们办公室工作的特点和亮点,耳目一新。又运用产业链模型对综合文稿写作链条进行前后端的要素分析,一下子就高大上、有档次。
下午在车上刚好翻到本土报纸办的《新观潮》,本期谈论关于职业精神的话题。也许,师兄对待工作的态度,就是工作契约责任的体现。在每一个岗位上用心做事,其实便是你的人格和气质的写照。
不要总是瞻望远方的诗意,不要只看到别人的光芒。走好当下的路,才不辜负时光。
睡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