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只有热闹和喧嚣已经过去的书籍,才更值得去读。
《巨人的陨落》不属于上述这句话的设定。这本书现在还处于热闹和喧嚣的尾声中。在这本书的腰封写着这样一句标题:平均三个通宵读完。这句话基本属实。
这部60万字的小说记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之下的世界是如何躁动不安。优秀的小说从来不会以所谓的大人物来做叙述的主角,否则的话那将是人物传记。在《巨人的陨落》中,选取了五个家族的故事进行叙述。前前后后出现的人物有几百人之多,不过读者总能在人群中发现想知道的那个人。
大部头书的叙述常常是不容易掌握的,人物的演绎和情节的编排是一门考究功夫。尤其是涉及到“一战”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从历史大背景上叙述故事,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才会理解“历史并非蓄谋已久的准备”才开展。在《巨人的陨落》中会深深体会历史的仓促而行。在“凡尔登绞肉机”和“索姆河陷阱”中展示的拉锯战中清晰的展示了这样的主题:人人都知道这样下去是不行的,甚至很多人都明白好的道路、好的办法应该是怎样的。然而,就是无法改变现状。于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和这个时代搅动在一起,终而同归于尽。
在所有人抵达悲伤的结尾处,人人早已忘记是缘何悲伤的。总之这个过程就已经能够足够悲伤了,原因是什么,谁都说不清。几千万人在泥泞的战场上互相绞杀的原因是莫名其妙的。
在《巨人的陨落》中五个家族的人,都是与时代同步前行。也唯有勇敢才能活下去。在个人命运与时代趋势的结合中,叙事的力量就在其中。我不想说这个故事本身有多精彩。如果单从叙事的角度来讲,叙述就是将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时期、同一段进程、同一个原因、同一个结果.....展开为不同的面向,由各自的人物去讲述各人眼中的命运,并赋予不同的意义。
《巨人的陨落》从标题来讲,是一个分崩离析的世界。从“一战”的结果来看,奥匈帝国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结束了,沙皇俄国结束了,大清帝国也结束了。一个帝制时代结束了。在一场不明不白的战争之后,这是唯一有价值的收获。当然这个收获是如此的难抚人心。以至于在不到三十年之后,世界还是要通过战争再次分崩离析。
一个一个帝国的陨落,背后连带的是普通人的命运。在《巨人的陨落》中所表现的就是这五个家族的当事人。
一旦完成《巨人的陨落》第一册四分之一的阅读后,后续的故事基本可以在“三个通宵内”完成。这是叙事的成功。如果对比这本书本身的价值,我更愿意探寻作者讲故事的初衷。在这里我还是坚信苏格拉底的那句话:这个世界属于会讲故事的人。
当疲惫的人回到故乡,一切都人事两非了,而此时所有的人都已经意识到:悲伤也该长大成人了。就像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最后一章中,托尔斯泰已经无意在就故事本身浪费口舌,而是从头到尾的打量和评论----我们到底为了什么?
是的,我们为了什么呢?我想我在这本书中理解更多的是世界的颓败和重建。在巨人倒下之后,头颅化为高山,血液化为江河,躯干成为大地,手和脚所触碰的地方成为天与地的连接处。新的巨人正在某处嗷嗷待哺。
一切,还是还从《巨人的陨落》时开始说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