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300年!初中课本里竟有如此nb的文章,2573字写出了当时看官们的麻木,冷漠。写出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写出了知识分子的局限性。写出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迅哥永远的神!

文章开头我们可以得知,鲁镇的酒店的格局分三个世界:
1.柜台外的世界,他们是短衫帮站着喝酒的地方。柜台外的短衫帮都是没什么钱,做工的人。相当于我们现代社会的劳动阶级。
2.柜台内的世界,伙计们预备着热水,随时准备温酒。柜台里的掌柜就是一个商业的世界,他们是追逐利益的一些企业家,亦或资本家。
3.隔壁房间里的世界,只有穿长衫的才坐在里面,要酒要菜,慢慢的坐着喝。与现实社会的权贵豪门。

如图所示,正因为有一个曲尺形的柜台,让短衫帮和掌柜可以半遮半掩的互相审视,正因为可以互相损失,他们又互相不信任,却也互相依赖。掌柜会因为榨取利益而给短衫帮们喝着的酒掺水,短衫帮的人却也时时盯紧不想让掌柜在其中掺水。这难道不正如现实社会中的劳动阶级与资本家的脑力斗争吗?
再来说说长衫帮,长衫帮的人都是一些有文化的,有金钱的,有势力的,对于短衫帮和掌柜们尊敬,讨好。而孔乙己呢?他只是把长衫帮的文化从中提取,变成一种赤裸裸的文化,那就马上不被尊重了。所以,孔乙己虽然是知识分子,但却也只能站着喝酒。这又说明什么呢?这说明社会上的人,对穿长衫的人尊重尊重的不是他那种文化,而是金钱,势力。所以在周围所有人眼里,孔乙己的文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能快活空气罢了。

接着就到了最高潮,先看原文。

小说里的世界是权力的世界,是金钱的世界,是劳动的世界。他们各自有各自的价值观和标准。而孔乙己在哪个世界里都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长衫帮顾客有权有势,都是中了举的人自然瞧不上孔乙己。掌柜的经营商业活动,会记账,算账,会在酒里掺水,自然也不需要孔乙己的文化帮助。顾客们都是做工的,则更不可能需要孔乙己的帮助了,而且孔乙己自己连半个秀才都落不上,没有实际的身份,空有一身文化,让短衫帮的人更瞧不起他了。而鲁迅这不就是写出了当今社会知识分子的局限性吗?只得去给别人抄抄书,写写字,干一些简单的工作,换一碗饭吃。难道仅仅是知识分子这样吗?我们自己难道不和孔乙己有些许相似吗?
在老师的讲课里,我们通常会认为孔乙己是一个被科举制度迫害的知识分子。可是满口之乎者也的人,在我们现代社会里就没有了吗?要我们仔细观察生活,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找到知乎者也的替代品。比如我们举个例子,譬如我喜爱看一些科幻小说,我把科幻小说里的精彩剧情给我周遭的人讲一讲,那我的话是不是也是知乎者也呢?那我周遭的人是不是也是“半懂不懂”呢?
“当愚昧成为主流,清醒着的便是犯罪。”
回归主题,孔乙己为什么要去偷主人家的东西呢?什么却在商业的世界里那么守信用呢?其实是因为孔乙己感到心里非常不平衡,他和那些长衫帮的人都是读书人,都是有文化的人,那些人成了高人一等的人,而孔乙己却只能成为一个人下人。书籍,纸张,笔砚这些东西并不值钱,而孔乙己为什么要偷它们呢?因为这些都是文化的工具,他们那些人用不着文化,笔墨纸砚只是摆设而已。只是他们权力与金钱的点缀而已。而孔乙己却需要这样的工具的,他下意识的认为这一切是属于他自己的,尽管他知道我偷了这些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所以说孔乙己的偷并不是获取利益,而是向社会权威进行挑战。就是心里不平衡,就越心里不平衡,就越想要对更高社会的权威进行挑战。大家可以看下最后一次孔乙己出场,身上穿的不再是代表文化人的长衫了,而是一件破夹袄。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文化人的最后体面与尊严,而他不反驳看客们的话,也加强了这一点的感观。最后孔乙己死了吗?可能吧,但他活着也与死了无异吧。
“以前以为孔乙己是笑话,后来发现自己才是笑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