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之前可不曾想过这竟然是一本短篇小说。十篇小说,四篇自传,读起来倒是引人入胜,有些越读越精彩的感觉。书中到处弥漫着一些元素,显得一本书连贯成一个整体。书是门罗的封笔之作,在人生的晚年阶段写的书应该是不太一样的,应该是对生活有着更为透彻的理解。
逃离:本书最突出的一个主题,无处不在的逃离。
“漂流到日本”的作家渴望逃离无趣的夫妻关系已经需要照顾的孩子。
“亚孟森”里的女孩,逃离了沉重的家庭,更想逃离贫穷的生活,而盲目的爱上一个渣男。
“离开马弗里”中的利亚,一生处在逃离的怪圈:为了逃离压抑的家庭,选择一段婚姻;为了逃离糟糕的婚姻,选择一段婚外情,并且失去了孩子的抚养权。
“砂砾”的妈妈,为了逃离沉闷的婚姻,选择一段激情的爱情,却让女儿意外死亡。
“庇护所”里的姨妈一直想逃离丈夫的大男子主义的掌控。
“骄傲”里的兔唇男人,一辈子逃离别人的同情与嘲笑,连真爱他的姑娘也不敢接受。
“科莉”里的科莉为了一段盲目的爱情,逃离知道显而易见的真相。
“火车”里的杰克逊,一辈子逃离儿时的性伤害,拒绝幸福。
“湖景在望”的老妇人,试图逃离那越来越不灵活的身体以及死亡。
“多莉”里的老人也是,遇到困难,第一反应仍旧是逃离。
结果可想而知,一个又一个悲剧,想逃避的逃避不了,终究是给与自己和别人更深的伤害。这好像跟我的性格很像,遇到问题了,我要么就是去回避,实在无法回避的我又在祈祷,事情能够自己解决。虽然理智告诉我,事情不去想办法面对和解决,永远都在那里。
大男子主义:几乎所有的男人在这些短篇小说里面都是大男子主义的。最严重的应该“庇护所”姨夫。大到家里的人际交往,小到一顿早饭。都要完完全全听他的。即便是听了他的,若是在工作中遇到不顺,也是会回到家里来找各式各样的麻烦。这些个男人大多不愿意跟他们的女人沟通,你听我的就好了。这也是诸多女主角渴望逃离家庭生活的一个原因吧!我想跟这本书的作者是个女人有很大的关系。只有真正的女人才会关注女人的地位是多么的卑微。现在的加拿大应该改善很多了吧。
宗教:关于国外的宗教活动,我实在了解的太少。只能根据书中无处不在的宗教生活来判断,大概作者是非常反感一些形式大于内容的宗教活动吧。敬畏心在每个人的心里,而不是在那些个条条框框的活动中。
这些小故事多是以悲剧结尾,难道生活真的如此令人绝望吗?我想着一定不是作者的初衷绝非如此,也许她想告诉我们,不管生活是多么的不如意,也要笑对人生,你看书名“亲爱的生活”
2016.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