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迷途指津》

好久都没看书了,感觉到自己像干渴的植物,急切需要知识来浇灌。用了一天的时间看完了康老师翻译的伊玛目安萨里的《迷途指津》。

感赞安拉,非常棒的体验感。遇到一本好书的感觉就是像遇到一个相见恨晚的朋友一样。

伊玛目安萨里经历过的重大的精神危机,他的对知识的学习坚持不懈的态度,以及他放弃世俗生活去归隐又重新回到世俗,上下求索,给人类带来了多大的精神财富。

“通向真宰之爱。爱分为三层:一是自爱,衍生出对父母、配偶、家族、国家之爱,存在狭隘性。仅列举教派纷争、种族屠杀、强权霸权、军国沙文主义法西斯就足够了。二是真爱,对真善美的爱。个人认为这不同于从古希腊哲学所定义的真善美,后者只是在理性的范围内。正如哈拉智临刑前的遗言所说:“真知的一小部分就比他们所做的一切善更善”,想想每一个国家种族在自以为是的正义的旗帜下所暴漏的丑陋吧。三是神秘之爱。是爱者与被爱者之间存在的不可思议的爱,是智力无法弄清的迷。当对同一对象即真宰三种爱同时被体验时便达到最高之爱”

第二个阶段的爱并不是容易,在这个价值感逐渐扭曲的世界里,我们到底该如何追求真善?当世界的黑暗可能也有我们的手笔时,我们怎么去定义真善美?永远不要撇开自身,只谈这个世界的黑暗或者不要只谈与自己无关的黑暗面。

“受定式思维的影响,认为科学与宗教对立,把科学当作“新虔诚”,“新偶像”。从而科学接替了宗教而科学制度取代了教会后哺育的文明人会跳跃式的认为伊斯兰是反对科学和理性思维的。孰不知理性是真宰恩赐于人类认识客观规律的知识之一,《古兰经》中有750 节经文(几乎占1/8)是规劝穆斯林去研究自然,去思考,去充分应用理智探索终极,并使掌握知识和科学成为共同体生活的一部分。伊斯兰的先知(愿他安息)强调指出:对知识和科学的探索,是每个穆斯林(男人和女人)义不容辞的职责”

伊玛目安萨里毫无疑问在肯定理性的积极作用,而最终的目的是掌握知识和科学成为共同体生活的一部分。书中反复在强调数学,医学等实用科学与信仰的碰撞,这确实提升了我对科学史的兴趣。

“本人认同纳麟先生的思考“更为深刻和直接的原因则与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不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行为,而是一种个体性行为。”伊斯兰教在内地的传播是社会史式的,而不是哲学史式的,即它不是教义教理的传播,不是依靠教义思想征服群众,主要是依靠信教者自身细胞的增殖来扩展信仰世界。这就决定了中国伊斯兰教的传播重心是宗教基本常识,而对伊斯兰教义、教理的研究、宣传及其学说化的工作明显薄弱,因此,长期以来不仅在教外人的眼中,甚至在众多教内人的心中,伊斯兰教仅仅只是一种“礼俗” ”

读到这段的时候我真的是很感动,频频点头,我只看到了一角,而作者写出了全貌。我们时代的信仰危机该如何化解?

“他暗示,自己在伊斯兰实践中的不诚实,部分源于对“先知性”(nubuwwa,或“圣品”)真实性的不确定性。他认为,唯有确信宗教赖以传递的媒介——即“先知性”的真实性——才能真正由衷地接受宗教信仰”

“信仰先知性,是承认理性之后( وراءالعقل)还有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一种眼睛会为人而打开,他能用它感知到某些特殊的感知对象,而理性对这些对象却无能为力,就像听觉无法感知颜色,视觉无法感知声音,五官无法感知理性所能理解的事物一样。如果有人不承认这一阶段,我们已经提供证据证明了它的可能性,而且证明了它的存在。如果他承认了这一阶段,那么他就必须承认,世上存在一些被称为“特殊”( خواص)的事情,理性根本无法理解它们,而且几乎会否定它们,并断定它们是不可能的”

这才是苏菲的根本——“先知性”。第一次听到关于苏菲如此的解释,而我对此仍是觉得理解的不够深刻。

“它的关键( مفتاح)正如礼拜时以“真主至大”(تحريم من الصالة)开始一样,使得心灵全然沉浸于记念真主;而它的终点则是完全寂灭于真主之中(الفناء في هللا)。这里所谓的“终点”是相对于那些几乎可以通过选择和努力达到的初步阶段而言的。实际上,这才是这条道路的真正起点,而在此之前的一切对行道者来说都只是通向它的前厅。”

在信仰的这条道路上,我们以为我们走了很远,但实际可能才刚刚开始。

“的确,真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更为贴近人类[经验]的示例,[使人得以窥见]先知性的某种特性,这便是梦境:睡眠中的人可以直接或者通过象征之形式感知某种属于幽玄之事,需要借由释梦来揭示其含义。若非人亲身经历过梦境,而有人告诉他说:“世上有人会陷入一种近似死亡的昏厥状态,其感官全然停滞,听觉、视觉尽皆消失,但却能洞察幽玄[世界]。”此人必然会否认此事,并以各种证据来证明其不可能性,他辩称说:“感官是感知的媒介,如果一个人在有感官存在的情况下无法感知事物,那么在感官停滞的情况下更不可能感知了。”然而,这种推理却遭到了现实经验和实际见证的否定! 正如理性是人的诸阶段之一,在这个阶段中,人将会获得一种眼睛,借此可以看到各种抽象的事物,而诸感官却对此无能为力;先知性也是对一个阶段的表述,在这个阶段中,人将获得一种有光的眼睛,幽玄[世界],以及理性无法理解的事情会在它的光中显现”

我们在梦中如此清晰地感受到真实,但是梦醒来却发现那是一种虚幻?那么是否有一种有可能现实也想所谓的梦境,存在一种超现实对审判现实,就像现实审判梦境一样。这就是“理性之后”为何存在的理由了。但是让我费解的是这“理性之后”到底该怎么准备形容和描述呢,除了真梦,还有吗?不可否认,这种体验感确实是真正存在的。我又想起来了一种描述:对安拉的爱就应该像盐溶于盐水,你还是否分得清盐和水——这无我的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