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人评价男人的形体时,她们关注的是他的身体素质以及灵活程度。同样,男人评价自己形体时,也是根据机体的功能来进行的。如果他们有健康的体魄,形体就是理想的,因为这预示着在挑战征服女人时能获得成功。相反,男人评价女人的形体时,则更看重那些能引起性联想的身体部位,女人评价自身时,所根据的也是身材。
我认识了培训班上的几位女性,她们对自己的形体不太满意,原因是感觉到自己并不受宠。许多女性,如果她们的形体拥有择友的最佳特征,而且男士们又不断对她的形体加以恭维,那么,她们就会认为自己的形体是最佳的。
六十年代时,曲线分明的女性体形,也即胸部丰满,腰身纤细,臀部丰腴被认为是魅力非凡的。如今女性的理想身材则要精瘦一些。在美国,三分之一的男性希望追求到一位身材苗条颀长的伴侣。
早在1990年,心理学家克莱茵克和斯坦纳斯基在一次研究中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他们让人们来评价一系列女大学生的照片。她们的胸部都穿着内衬泡沫塑料的胸罩。最受欢迎的是胸围较小的女性(大约87厘米),接受调查的男性们把这些姑娘归属于诸如聪明或者礼貌这些特征。拥有过大胸围(大约95厘米)的女性,则被认为是不太聪明或不太道德的。
对于许多女性来说,在调情的起始阶段,她们都有着巨大的压力。她们不知道是否符合特定的魅力标准。外在的吸引力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使人们感到不安,尤其是涉及到外貌这个因素时,牵扯到的主要是女性。
如果异性朋友逐渐冷淡自己,女性经常从下列几个要点中寻求原因:“可能我的丈夫不再喜欢我了”,“自从生完孩子之后,我就不再苗条了”,“我没有时间参加有氧健身活动,因为我必须协调家务、孩子以及我的工作。我可能不像以前那样靓丽,那样值得渴望。”
可惜的是,许多女性把自信同自己对魅力的标准紧密结合在一起。她们认为拥有魅力等同于无可挑剔的美丽,然而,一个人的美要远远甚于各个完美形体细节的总和。在我的培训班上,我总是认识一些极具魅力,亮丽耀眼的女性。她们的魅力是一个融合体,充满自信,外在的精心打扮以及内在的光芒,让人第一眼看到就有好感。自我欣赏,体形上接受自我的人,往往都有很强的自信心。如果我们的自我评价是积极的,折射给别人的感觉也将是不错的。
男性与女性都一致认为过重是不良的。这也正如1988年维也纳大学的多丽丝·玛卡开克所做的调查一样。参与实验的人员得到一些全裸男女的照片,接着来评价他们的形体。看完了照片之后,他们必须从二十五种特征词中进行选择,然后做出评价。比如:吸引人或不吸引人,可爱迷人或讨厌烦人,丑陋或美丽,体弱多病或身体健康,积极主动或消极被动,性冲动或性障碍等等。这些过重的人不仅仅被人从美学的角度加以贬低,而且他们还被额外地赋予了一些特征如软弱,顺从,疲倦,多病,孤独和懒惰等。本身过重的人也已经将过重的特征内部化,从而评价起来言语生硬且从不迁就。
在参与实验的人员中,他们一致认为体重正常的女性是最有魅力的,最吸引人的,认为那样的女性善于交际,开朗活泼,激情高涨;过重往往同软弱和屈服联系在一起;而体重过轻则同社会主导地位和强硬联系在一起,被释为拘谨,软弱,受阻以及悲观。
每当男性和女性在我的课上要评价一下自己的外貌时,我经常会感到一种明显的性别差别,胖男人认为自己颇具有魅力,而较健壮的女人则对自己的外貌非常挑剔,大多数认为自己长得很丑。当然,胖男人为了感觉一下自己的魅力,也可以减肥。相反,他们也可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学会接受自己的体形。我认识很多体重过重的人,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乐观的自我评价给周围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说,我们的体重并不是我们必须要容忍的命运,我们可以改变一下我们的外貌,或者我们也可以直接接受这一优缺点共存的形体。
胖男人的烦恼要比胖女人的少,因为胖男人通常比较自信。他们并不太注重外表,他们知道女人更注重男人性格上的优势,胖男人懂得幽默风趣地看待自己的身材,所以过得一定轻松一些。曾有一位胖男歌舞演员,自信满满的他,口头禅便是:“我并不是很胖,只不过我的腿‘长’得太靠后了。”
对于男性来说,身高是一个评价魅力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家诺纳尔特·黑恩斯想知道,对男人的魅力评价同他的身高究竟有多大联系。于是,他就给一百三十六位年青女人展示了一些青年男人的照片,故意地使用了一些不能看出真正身高的肖像照,让他们试着判断这些男人的身高,结果发现:
给出两张青年男人的照片,一张照片中的男人有魅力,另一张则没有,受调查的青年女性大多觉得照片中有魅力的男人应该很高大,而再拿出一张更有魅力的男人照片,两相比较下,则觉得他矮小。如此就证明了在女人眼里,身高在评价男人魅力时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现在我们知道:
第一:女人比较喜欢超过平均身高的男人。
第二:高大的男人作为约会的伙伴比较受欢迎。
第三:女人更喜欢同比她高的男人结婚。
第四:较高的男人在招聘面试中较受欢迎。
然而,对于男人来说,女人的身高并不是体现其魅力所在的重要元素。
男人的身高往往是同他的社会地位紧密相连的,一个美国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在一次上课时向一群澳大利亚的学生介绍一位“英国学生”,称他是剑桥大学的学生,而在给另一组学生介绍时称他为“英国教授”,当他离开教室之后,学生必须估计一下他的身高,结果发现,认为他是教授的学生评价的身高,要比作为普通人高出十厘米。
正如许多研究所证明的那样,“高一点比较好”仅适用于男人,而不适用于女人。超过一米八五的女人择友就比较困难。五百位年龄位于二十至四十五的男子中有二百零四人认为他们只愿意同比他至多高三厘米的女性结婚,有二百零二人不要高一点的,或者一定要矮一点以及同等高的。如果她们本质上确实特别可爱,也只有四十七人准备接受比他们高的女人。其余人则表示伴侣的身高并不重要,无所谓比自己高,还是矮。
第一印象中,一个人的身高往往对是否继续交际起重要作用。一位温柔娇小的女人容易激起许多男人的保护本能,身材较高的女人则相反具有优势,而且甚至有一定威胁性。然而,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并不完全是身高问题。如果男女之间存在着“正确化学”,那身高这个因素只是一个不太重要的伴随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