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名日本当代著名女建筑师
30多年来,日本已然成为建筑界的超级力量,创造了7位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仅次于8位的美国。而在日本建筑师的新兴力量中,当然也不乏女建筑师的身影。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建筑师不光活跃在日本建筑界,也逐渐走向了国际舞台,并把设计的触角伸向各个领域。女性建筑师的作品并不单单代表了细腻、柔弱、细节丰富等特征,更代表了一种建筑上的差异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本女性建筑师作品中渗透的女性思维和女性气质逐渐成为一种能够获得大众认可的审美品味,她们的作品在欧美地区也是大受欢迎。在当今男性占主导的建筑领域,她们的成名带有些许神秘色彩。
↑日本著名女建筑师师从图
林雅子
林雅子(1928-2001)1951年毕业于日本女子大学。毕业后直至1956年一直在东京工业大学清家研究室深造。同年四月,与身为日本最大的设计事务所—日建设计的副社长林昌二结婚。林雅子从50年代末开始活跃在建筑界,著有《空间的骨骼》。1958年,而立之年的林雅子,和中原畅子、山田初江组成了林·山田·中原设计同人,这是日本第一个由多名女性建筑师的组成的设计事务所。
↑太田纪念馆
太田纪念馆是林雅子为纪念日本的中国问题评论家太田宇之助而设计的留学生宿舍。1983年太田氏将自己的住宅用地捐给东京都,为来自友好城市北京的留学生提供宿舍和一间纪念室。林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三点特征:首先,是对太田旧居的记忆,以三层的宿舍楼分栋组合呼应旧居体量,同时考虑到与周围近邻的关系,在材料、配色上渗透着旧太田住宅的气质;第二,体现对中国文化的亲切感,设计吸收了北京四合院的传统空间秩序来组织栋与栋之间的外部空间,照顾了内外的联系也有适度的遮挡;纪念室的室内格局,既采用了中国传统居住空间的布置方式,又借鉴了太田在旧居中十分喜爱的床式;第三,充分考虑了中国的生活习惯,在设施和起居空间,尤其在中日洗浴习惯的差异上给予了充分的关照。
↑海的画廊
海的画廊是一个作为大海的象征的独特的薄壳结构的作品,展示厅在变化着的光线中时刻呈现出不同的表情,特别是照在二楼中央展柜上的光线,贯穿了玻璃盒子,一直落到一楼的地面。天棚中悬挂的的灯具像是与此相呼应,在天棚中映出动感的光轮,确实是非常精彩的表现。在林雅子的作品中,天窗是一个重要的建筑元素,两扇贝壳打开,掰转到底,韧带断裂了,产生一条长长的缝隙,而这个建筑把这一元素运用得最为出神入化,这个天窗像一条带子贯通整个建筑,从那里透过来的阳光也成了一条长长的光带,落入建筑内部,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移动,使人们行走在建筑中能体验到宛如在海底公园散步般的印象。
1980年林雅子的一系列住宅设计获得了日本建筑学会的作品奖,这也是学会设奖以来第一次授奖于女建筑师。林雅子一直专注于住宅设计,其设计作品优雅而洗练,渗透出的“敏感的生活感受”令人着迷,而其优雅从容的细腻空间处理更使人倾倒。
长谷川逸子
长谷川逸子(1941年-)毕业于关东学院大学工学院建筑系。菊竹清训事务所出身。在当过东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后,1979年成立长谷川逸子・建筑计划工房。担任关东学院大学的客座教授。与伊东丰雄一样同为“野武士”世代的代表人物。
↑湘南台文化中心
湘南台文化中心是长谷川逸子的代表作,整个建筑有70%深埋于地下,而在地面上,我们所能够看到的是一些形状圆润的钢铸“山丘”,在决选入围者中,唯独长谷川逸子排拒历史主义、公式化手法,避免引用马雅寺庙、集会场所、圆形露天剧场之类老套的世界建筑大全,而以活泼的装饰感组合贝壳、弹珠、彩色玻璃碎片、动物脚印、童话银树、河流、和两个宇宙球体。长谷川这样解释这个作品:“这个地区本来就是一个丘陵地带,我们在入口处用很多的反射片收集自己的光源,而水井则用来收集雨水。整个空间是很难界定室内或者室外的。和我之前设计的作品不同,这里受到更多的老年人的欢迎,他们常常走在顶部地面花园中,可以散步一个小时,并随手采摘那里的花朵,这说明他们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建筑,而真的是在山丘上漫步。”
↑富谷工作室
富谷工作室位于东京高密集地区,是一座时装设计师工作室。简单的要求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个三角形地段。沿街的正立面墙由固定在混凝土框架上的云朵状的薄型多孔铝板构成,正面墙透明的部分和室内外灯光的细微变化相呼应,铝板表面反射出周围的景色及天空。这些要素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在浮尘天,室内的灯光通过半圆形窗户可以产生滤网的效果。其结果就像是灯光的一道风景线,像夕阳下的波涛和群山,也像是月光照耀下的云朵。正立面墙被象征东京生活节奏和活力的一只倾斜的起重机悬臂所分割。这样,正立面墙就是来自东京地平线的一道风景,一台升起的起重机正冲向云霄。
1986年长谷川逸子在湘南台文化中心竞赛中的中标,象征着日本女性建筑师开始独立涉足大型公共建筑。从湘南台文化中心开始,长谷川努力构思着自我建筑的存在形式。社会性、公众性成为挂在她嘴边的习语,提倡的“包容”与“共生”的建筑空间理论以及“透过”和“抹消”等建筑手法,对现今所流行的建筑空间构成方式和建筑形象有准确的预见性。
妹岛和世
妹岛和世,1981年毕业于日本女子大学的大学院,然后进入伊东丰雄的建筑事务所,1987年创立了自己的事务所,除她以外还有3名所员,其中2人是女性。2010年妹岛和世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中第二个获得普利策建筑奖的女性建筑师。妹岛和世还被任命为2010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总监,成为史上首位获任此职的女性。
↑金泽21世纪美术馆
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有别于一般的美术馆分栋或是分层展览的概念,金泽21世纪美术馆以两大主轴为主要设计方向。一是美术馆内的空间必须要有依展览而变化的弹性,且要是一个综合空间,彼此之间要有强烈的关联性。二是美术馆注重“人与环境”的价值,不论是访客,学者,美术馆馆员,其活动范围(包括馆外空间)都必须被详细考量。因此建筑师最后提出的是一个海岛型的概念,也就是利用圆型将不同的展区集中在内部,而且最外围并非实墙,而是透明的玻璃落地窗,让此美术馆犹如透明飘浮的大扁圆岛一般,从外面环境也能对美术馆内部的活动一目了然。
↑瑞士劳力士学习中心
瑞士劳力士学习中心是一个大胆且具有实验性质的新型设计作品,也是妹岛和世近几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之一,其设计最特别之处是,设计师创造了单层流畅的空间,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在没有分隔墙的宽敞环境中学习交流,一个活动区与另一个活动区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这个设计再次体现看妹岛的“模糊边界”和“消解建筑”的理念。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令人诧异的倾斜室内构造,一些穿孔的混凝土曲面+玻璃体块建筑。这个用混凝土建成的房子完全没有厚重的感觉,反而非常轻盈,纯洁的室内空间是自由而纯洁的感觉,像一个流动的梦。设计极为简洁而细腻。
妹岛的建筑风格总体来说,完全继承了导师伊东丰雄的衣钵,在轻快飘逸之余,还多了几分女性的细腻精致和浮游质感。日本的设计美学以“虚无”著称,这一点不仅仅存在于建筑设计。空旷、薄透、飘渺、轻淡,引人联想等形容让日本设计的简洁、干净之风席卷世界。
永山祐子
永山祐子获得学士学位后,即在青木淳的事务所工作。四年离开,在26岁之际创立了永山祐子建筑事务所。
(ArchDaily中国的“日本的新晋大师”系列采访)
↑A Hill on a
House山形屋
山形屋坐落在一片拥挤的城市空间,周围高楼林立,只有东北部临街的一面留有一点空隙。所以这栋建筑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采光、如何增强空间的开放性并同时保证私密性以及在内部创造景观。建筑师对此的解决方式是在房子顶部升起一座白色发亮的“山”。“山“的斜坡向西南倾斜,可以接受并向室内反射太阳光。它可以从所有房间被看到,但却都可望不可即,是一个可以被大家所共享但却没人能拥有的地方。而正是这样一个共享的、具有特殊形态的空间给人以日常生活中想象另一个故事的自由。
↑SISII
品牌SISII成立于神户元町。这座建筑要求结合展示空间与办公室,在这里顾客可以欣赏服装、结识朋友,而员工们则在这里工作。尽管主要用户分为两类,建筑师的目的却并非断然割裂空间,而是松散地相连,通过高度差来区分区域。连接展示空间与办公区的是一大块悬起的铁皮,竖起的部分挖了一个大窗洞,形成既分离有可见的效果。水平的部分承载了会议空间,并且延伸到下沉的办公室,成为一张大办公桌。铁皮下还种了一些绿色植物。铁皮的角色随着地点的转换而转换,作为一个中立的平台,它既是各种行为交汇的场所,也是一个活跃的信息中转站。
永山祐子是日本建筑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她的建筑既带有典型的日式风格:混凝土、白墙、室内绿植,又具备足够的个人特色。她的建筑空间往往并不花哨,而是通过一些颇有创意的方式营造令人感到熟悉又新奇的环境。
在国内当代建筑行业中,明星建筑师很多,知名的女建筑师却鲜有,中国建筑学会在2012年推介的“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里也不过几位:张锦秋、唐玉恩、叶青,年轻的知名女建筑师也就是胡如珊、徐甜甜、刘珩几位了。而在中国设计事务所的女性在承担工作的数量和分量上都不逊于男性,女性在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上与男性也几乎相同,作为女性,以女性特有的感觉为这个社会构成的全体或者部分设计建造他们栖居之地,显然也能出色完成,在建筑行业的疯狂极盛时期过后,也许将到来女性建筑师发展的最好的时代。
“当完全接受男性的方式后,重新审视之前抗拒过排斥过的东西,发现这些东西重新焕发活力时,女性的一面会再度被认可,我觉得这就是所说的女性的时代。“——芦原义信
本文案例图片来自百度图片和筑龙网,部分文字引自三开间和《时代建筑》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