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扰:来到饭店,面对菜单上的各种菜式,迟迟下不了决定吃什么,感觉都挺不错;又或者是到了商店,看着琳琅满目的物品,不知道选择哪一种,款款都很吸引人。
我们把以上的问题称作“选择困难症”。那么,为什么选择这么难?我们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决定?不妨看看《决策,好与坏》这本书,掌握决策的艺术。
《决策,好与坏》的作者是克里斯·布莱克,他以各种实例揭开了决策背后的复杂原理,并告诉我们如何在决策时避免各种问题,在变化莫测的状况中有效管理。
接下来,让我们认清在决策中的常见误区,学习在关键时刻做对选择!
一、还在追求完美决策?直觉让你停止收集
在超市买东西时,我们会挑选物超所值的;在恋爱婚姻方面,我们力求寻找最理想的伴侣。
现实中,为了追求“最优项”,不少人会选择收集信息,在多个选项中挑出最佳方案。就好比一个公司的高管,在作出决策之前,都会让员工不断进行市场调查。
然而,作者指出:对信息的收集是永无休止的,可选择的方案浩如烟海,一味沉溺于搜索,往往会导致行动迟缓,机遇错失。
因此,没有完美决策,学会适时停止搜索,才能把握机会。
那么,何时停止收集,何时作出决定?
书中提出了两种基于直觉判断的方法,一种叫做“我喜欢它”,另一种则是“我认识它”。
在伴侣的选择上,如果我们遇见一个真正喜欢的,就自然会停止寻找另一个,这就是“我喜欢它”的原则。
面对货架上的洗衣粉,我们一般都会购买自己所熟知的品牌,这就是“我认识它”的原则。
在备选方案中,只要我们“喜欢”或“认识”其中一项,就会停止搜寻,并开始决定。
可见,借助于直觉判断的两种原则,我们的决策来得更为迅速。
我们无法通过无穷无尽的收集获得完美决策,判断何时停止搜索是决策的艺术。
二、花巨资投入规划?对未知事物进行管理
读书那会,每到寒暑假,我们总会制定详细的计划:早上7点起床,8点开始学习……
然而,一个假期下来,能按时间表完成的天数寥寥无几。
大家都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那么热衷于制定计划呢?
书中说道:“人们之所以要做计划,就是为了显示自己能掌控事态。”
这一点在《效率脑科学》一书中也作了说明:大脑把不确定看作是一种威胁。
但是,面对变化,只有复杂的规划是否可行?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曾有一个国际出版集团,在规划上的花销高达50英镑,历时整整六个月,换来的结果却是:“连一行代码都没写出来”。
由此,作者告诉我们:在陌生的环境中,远景规划实属浪费时间,我们应该学会对未知事物进行管理。
对此,书中提出了“极限管理”的概念,它强调对可预见的范围作规划,也就是及时规划。而不是耗费数日对未来的细枝末节作复杂的规划。
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确立目标,更重要的是时常审视它,一旦变化发生,我们需要马上调整,以适应实际情况。
因此,面对不确定性,要避免规划陷阱,懂得适时改变路线。
三、直觉何时都靠谱吗?学会绘制地图
前面我们提到,直觉判断在熟悉的环境中能帮助我们作出快速的决策。但是,基于经验的直觉也有失灵的时候。
安东尼·费雪曾是一名飞行员,后来,他辞职回到英格兰,尝试振兴家族农场,而他真的做到了,通过大规模饲养家禽,他成立了巴克斯泰德鸡肉公司。
在面临第二个食品加工行业项目时,费雪依据鸡肉加工公司的成功经验,试图对海龟进行密集饲养,力求打造新品种肉类。
然而,这一次,费雪为此赔上了全部身家。“原因是不断壮大的环保运动击垮了这家公司”。
可见,直觉推理虽然十分灵敏,却存在局限性,它只能帮助我们在“家附近”做决策。一旦离开了“舒适区”,基于经验的直觉判断就帮不上什么忙了。
对此,作者认为,在面对“离乡背井”的情况,我们需要学会为陌生环境绘制地图,此为“决策艺术的核心”。
在不了解地形的情况下,必须具备迅速学习的能力,才能化陌生为熟悉。不仅如此,我们也要着重构建关系,创造价值,优先处理最困难的任务。
写在最后:
在《阿甘正传》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
面对变化莫测的状况,提升决策思维才是正道。
如果你想在关键时刻做对选择,翻开《决策,好与坏》这本书,它将带你充分领悟决策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