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讲座 细讲弟子规 第8集

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今天早上大家有没有把《弟子规》念一遍?有!「好学近乎智」,只要大家持续这分好学的心,道德、学问一定可以成就。苏格拉底是西方一位很有名的哲人,他跟学生第一次上课,他就跟学生说:今天只教一个动作,也很简单,就是把手摆到前面,然后再往后面摆,就是这样甩手,甩三百下。做完以后,他就跟学生说,你每天都做一遍。学生觉得怎么样?很简单。过了一个月,他就问说,现在还有在甩手的请举手?差不多占了百分之九十而已;过了两个月再问,占了百分之三十而已。经过一年以后再问,只剩下一个人在做而已。那个人是谁?那是柏拉图,就是承传苏格拉底的第二位西方很重要的哲人。

其实求学问,在苏格拉底的这个启示当中,我们就知道了,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当我们每天都能够化整为零去深入圣贤的经典,滴水穿石之功,必能有所成就。我们也要秉持这样的态度,每天比方说把《论语》背个五句,或者背个三句,你这样一年下来,可能整本《论语》都可以背下来。所以,我们一定要持续这样学习的态度。

常常我会跟很多上完课的老师做交流,我就问他们说,这五天学习的状态,跟你这一生比较起来,有没有比这五天更用功的?他们都说没有,都觉得这五天是他人生当中上课最专注的时候。我说这是一个开始,但是决不是结束,应该保持这样的学习态度。有个教务主任来上五天,上完五天,刚好他邀我去他们学校做演讲,他就说这五天所记的笔记大过于他四年上大学的笔记的数量。所以,真正一个人学习的潜力是不可限量。但是为什么这五天他的学习状态能那么好?究其原因是因为他觉得圣贤的学问确实能够利益学生,把他这分使命感调动起来,所以人生有志向必能潜力开发。持续之外,我们要力行。昨天我们学到了: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整段经文最重要的是有一分恭敬的心对待父母,不管是一言还是一行。相同的,恭敬心不只要对父母,应该是对身旁周遭所有的人都不失恭敬。『父母呼』是一个呼唤,我们马上能够过来;相同的,在跟父母交谈当中,我们也应该「怡吾色,柔吾声」。有时候表面上看跟父母在对应,口气不会很大声,但是心里面会有不耐烦的感觉,这个时候我们要常常能够观照自己的心,有不耐烦的时候要赶快修正。所以道德、学问最根本的下手处,就是时时能观照好自己这颗存心。当念头不对了,马上修正,那你的言语、行为就不可能有太大的偏差。

我有一次去找我一个朋友,刚好他在面临人生的抉择,要从一个私立的大学转到一个公立的大学,他正在跟他父亲报告他这个抉择,希望父亲能够支持他这么做。刚好我进去的时候,他刚好讲到一半。结果我一进门,他就说:你先请坐,我先跟我父亲把话说完。那时候我坐在旁边,看到一个孩子恭恭敬敬的在跟他父亲报告他现在的工作状况,那种娓娓道来,那种礼敬的态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相信他的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面熏陶,也会是一个翩翩君子。我们回想一下,我们现在年轻人在做人生的决定,有没有去询问过父母的意见?有没有把自己的情况跟父母讲清楚,减少父母的担忧。假如父母常常心里面都不知道孩子在干什么,那不知道让他多操了多少心!所以,真正当一个人对父母很恭谦的时候,确确实实会感动身旁周遭的人。

除了在家对父母要恭敬,事实上「老婆呼」、「太太呼」也要怎么样?也要「应勿缓」。当夫妻之间言谈非常的相敬如宾,非常的尊重,已经在给孩子做最好的榜样。现在夫妻之间谈话有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人愈熟不能愈随便,应该愈熟要愈尊重,所以礼不可失;纵使再亲的人,礼貌要时时提得起来。有个小朋友刚好听到他妈妈在讲话,讲完以后,妈妈把电话挂掉,他儿子就跟她说:妈妈,你刚刚是不是在跟爸爸讲话?你看,他儿子从母亲讲话的口气,就可以知道一定是跟爸爸讲话。为什么?母亲在跟先生讲话都是什么口气?好不好?所以这个母亲一听,心里惊了一下,你看我们对先生的态度,小孩都可以辨认出来,所以要调整一下。

有时候看到手机显示是先生的,一拿起来:喂,干嘛?你看这个口气,孩子就能够辨别出来是爸爸打的。所以这个母亲马上修正,刚好当天他的先生又打电话来了,她就很有礼貌,她说:喂,你好。他先生说「对不起,我打错了」,把它挂掉。结果他又打过来,她先生说:是你吗?当我们的态度一修正,家庭就会修正过来,所以不要小看一个言语的态度。

刚好这一次过年,我们有些老师拿着我在香港讲的「幸福人生」四十集,拿回去故乡给他一些同学看。其中有一位,他回到宁波去就去找他的同学。一边在看的时候,因为这位同学她先生没有回家,刚好公司在忙。他这位朋友的先生,除夕夜忘了打电话,结果又怕被太太骂,又撑了两天。大年初二想打,又想想说一定会被骂,就一直拖,拖到初五的时候才打回去。刚好正在看「幸福人生讲座」,看到一半,她先生打过来,一接起来,他先生有点诚惶诚恐,恐怕说一定被他太太骂。他先生说:对不起,我现在才打电话回来。他太太马上说:你辛苦了,连过年都没得回家,我们很感谢你在外面辛勤工作。他先生听了觉得怪怪的,然后挂完电话过没多久,他先生又打电话过来,他说:你还是骂我几句,我心里好受一点!所以,夫妻相处会直接影响家庭气氛,夫妻关系要好,一定是从言语的态度开始做起。

『父母命,行勿懒』,我们对父母交代的事不可以失信;相同的,对妻子、儿女已经答应的事,我们也要言而有信;当我们言而有信,孩子对我们就会非常尊敬。其实我以前在教书的时候,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一定要记住,不能失信于学生。当你所说的话都真正做到了,学生对你会很尊重。我记得我第一年当班导师、班主任,有一次刚好运动会,所有的学生都到操场排队,当然我们也站在那里陪学生。我刚好有东西要拿,就走回办公室,结果刚好撞见了一位家长(一位父亲),提着一些饮料要上我们教室,我们在四楼,要到我们教室去。

这个家长为什么抓着学生都去排队的时候把饮料拿上来,为什么?不好意思。看得出来,这个家长很少到学校来,很少到学校也代表很少跟老师沟通。为什么家长很少来跟老师沟通?我们当老师的也要自我反省一下。当我们对他的孩子愈关心,可能会调动起他的一种主动跟我们沟通联系的良性循环,所以要常常利用联络簿多多称赞他的孩子,自然而然这个桥梁可以搭上。这位父亲他也不习惯跟老师讲话,所以就抓这个空档尽一点心意,把饮料要放在教室就走。结果刚好我回来拿东西就碰见了,一碰见他就退了几步,好像很不好意思的样子。我就开始跟他聊天。

我们跟任何人谈话,要抓住一个原则,要见到人家就要夸。你可以称赞他的孩子,你可以称赞他的优点,我们都欢喜别人对我们赞叹。当你称赞他的孩子,他的内心会喜悦,会觉得受尊重。假如一遇到家长,马上就开始把他孩子的问题一一点出来,那他会觉得很不好受。所以人情不可拂,我们要随顺人情,与人交谈。我就开始把他孩子这段时间好的表现跟他做分享,也让他了解。

聊的过程,这位家长就说,他说:老师,我的孩子比较尊重你,不尊重他上一个老师。因为我是去带他六年级,五年级是另外一个老师带。我就接着听下去,他说:因为上一个老师说,吃中饭的时候大家一起吃,可是那个老师,学生用到一半还没开动,老师就在后面吃起来了;蔡老师,你都是跟学生一起开动。其实我都不是跟学生一起开动,都是学生坐好了,我都教他们一句俚语,因为地方的俚语都含有很深的人生哲学。比方说,闽南话有一句「树头站得稳,不怕树尾做台风」,这句话用在我们德行教育就相当契合。当孩子德行的根没扎好,他的能力愈高愈危险,因为外面很多的诱惑,愈有能力,到时候又禁不起诱惑,爬得愈高摔得愈重。这些地方俚语对人生都有很大的启示,所以我都会先教他们一句俚语。

教完以后,他们开动,我就走下去巡视一下,「对饮食,勿拣择」,用《弟子规》来加强他们的生活规范,不可以偏食。看到学生那个菜都夹一小口,我马上跟他说:要不要老师帮你服务一下?他就很害怕,赶快自己出去多夹一些青菜,这样饮食才会均衡。所以往往我们坐到讲桌上去要开动的时候,已经有两、三个学生吃饱了。所以,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脑里。当你所说跟所做言行一致,才能真正赢得学生、赢得小孩的尊重。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个「顺」我们要理解一下。所有父亲的责罚,父亲的要求,我们是不是统统要顺着他做?因为在这几十年当中,很多人对中国文化有误解,他会觉得:我们儒家说孝顺孝顺,就是什么都要顺,那是愚孝。这样讲有没有道理?其实讲这样话的人,他可能连一本经典都没有从头看到尾,中国圣贤绝对不是这样教。「顺」有两种情况,当父母所责备我们的事都是正确的,我们要赶快记住,好好的去落实,这时候要顺;当父母的责罚跟要求是不对的,这个时候不要当面顶撞,要懂得顺势而为。目前的状态你马上顶回去,只会让父子之间冲突更大,所以我们先退一步再做打算,等待好的时机再跟父母沟通,所以,《弟子规》后面讲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中国的孝顺,这个「顺」绝对不是所有父母的要求我们都去做,要先分辨对错,要用理智去孝顺。当父母有过失,我们没有去劝,那是陷父母于不义,就不是我们为人子应该有的态度。

除了父母教须敬听,老师教也要须敬听。一个人能不能有很好的道德、学问,除了要有好老师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自己的学习态度,一定要有虔诚恭敬的心对老师,决不可以阳奉阴违。所以学问有多大的成就,可以从恭敬心中断出来,一分诚敬就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就会得到十分的利益。因为老师所吩咐、交代的每一件事,很有可能我们还不能够完全了解。打个比喻,学问假如像二十层楼,老师可能在十几层楼,我们只有在两、三层楼。十几层楼所能看到的景物,我们能不能看到?看不到。老师指的都是比较长远的目标,你说:老师,我都看不到,我都感受不到,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时候我们不老老实实的依教奉行,那就得不到利益了。

现在人为什么很难在学问成就?都犯了一个比较严重的过失,就是我们常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把《论语》里面的道理都依照自己的想法去理解,把孔夫子的境界从二十层楼拉到多少?拉到二、三层楼,有时候还觉得孔夫子这句话讲不对。所以,一开始跟老师学习,绝对不能批判,应该是先老老实实做,你老实的做你就会感受一分。当你的境界提升了,你就慢慢理解到,老师所讲的话确确实实真实不虚。所以「老师教」也要「须敬听」。

再来,长官教也要须敬听。一个人在学问上、在事业上能否有好的成就,都要先从他的恭敬、谦卑心中去求得。所以,人要能屈才能伸。我们的小孩,我们也要教导他懂得恭敬、谦卑,懂得处处学习。到一个新的环境去,不要先抱怨一大堆,先多看、多听、多学。长官怎么教,我们先老实去做,等学问、等对公司的了解愈深,再适当的给予一些长官建议,这样会比较得当。好,我们接着看下一句经文,我们一起把它念一遍: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夏则凊』,这是一个古字。『出必告,反必面』,这个「告」(ㄍㄨˋ)是读音,是从古代传下来的音,现在一般我们的口语都读「ㄍㄠˋ」,「ㄍㄨˋ」跟「ㄍㄠˋ」都可以。「冬则温,夏则凊」,这是有个典故,就是在东汉有个孩子才九岁,他叫黄香,因为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跟父亲相依为命。父亲的身体又不是很好,所以冬天的时候他怕父亲太冷,他都先钻到被窝里把棉被先弄暖和了,才叫他的父亲上床睡觉;夏天天气太热,他就先拿着扇子把床搧凉,再请父亲上床睡觉。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黄香念念在观察父母的需要,相信黄香是不是只有做冬温夏凊?当他有时时去关怀父母的心,相信父母的整个生活起居,他都会尽心尽力去付出。

九岁的孩子能够尽这样的孝心,当地的地方官看了很感动。当黄香到了可以当官的年龄,当地的官员就举他做「孝廉」,后来他当官当到尚书。所以,确确实实有孝心的人,他也同样可以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臣出于孝子之门」,确实不错,因为孝子这分心一定可以推而广之,去爱一切人的父母、一切人的子女。那时候的皇上给黄香一个很好的赞叹,说「江夏黄香,天下无双」,黄香的典范流传千古。相信皇上做出这个动作,对人民有没有影响?他所带动的是全国人民效法黄香,所以领导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带动整个国家风气。像我们当家长的、当老师的,你所强调的、你所爱好的是什么,也会同时影响你的小孩跟你的学生。所以,当父母的重视德行,小孩就重视德行;当老师的重视德行,小孩也会起而效法。

我们从黄香这个例子,不只是学到冬温夏凊,更重要的是要体会到黄香的存心;存心是他的本质,冬温夏凊是他的行为、他的形式。本质绝对不会因为时代而改变,形式会变,因为整个人与人的生活方式,都会因时代而不同。举个例子,以前遇到君王要行什么礼?三跪九叩礼。它的本质是什么?恭敬心。因为国家领导者要日理万机,时时为人民着想,我们是恭敬领导者对于人民的贡献,所以我们跟他行礼。以前的礼是三跪九叩,现在假如遇到总理、遇到总统,在飞机场看到,马上跪下去三跪九叩,这样行不行?这国家领导人说:这是谁教出来的?怎么教成这样?就不符合现在的时代。但是本质会不会变?不会。所以很多人说,时代不同了,什么都要改!是形式改,而不是本质改变。

中国文化,我们假如把它比喻成一棵五千年的大树,所有的本质跟原则就像树干一样,这个树干是屹立四、五千年不坠,但是它每年都发新芽、都发新叶。而新芽跟新叶都是随着那一年的阳光、那一年的空气跟水源才会发芽出来,所以它这些枝叶一定适合于当时候的气侯。我们学习任何一个经文,我们也要抓住它的本质去学习,我们就会学得很能掌握纲领。

所以,从冬温夏凊我们就体会到,他是能时时看到父母的需要。父母在哪些方面需要我们常常去关怀?身体。我们把它归纳一下,「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这个「志」也可以当心愿。「养父母之身」,所以生活起居、食衣住行都应该去关怀。假如我们跟父母住在一起,或者住得很近,在食物方面,我们就可以回去的时候带些水果、带些蔬菜回去。我小时候就常常看到我母亲差不多两、三个礼拜就回我外公外婆家,我是标准的跟屁虫,所以每次都跟我母亲一起回去。一来可以学习到母亲的孝心,二来因为每次回去,外公外婆很高兴,常常就拿很多东西出来给我吃。一罐饮料喝完,他马上又去拿另外一罐,有时候一连都喝了两三罐。在这个喝的过程,也能够感受到外公外婆对我们的疼爱。其实让孩子多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接触,他就能够感受到天伦之乐,这也很重要。常常回去,就能够在食物当中去观察到,可能米快没有了,油快没有了,我们都主动帮父母去买,父母一定会觉得非常窝心。

另外,人老了就怕身体不好,所以我们也要常常跟父母沟通一些健康的观念,有健康的知识才会做出健康的抉择跟判断。我们见面,人家说人老了见面都说,吃坏一点才不会高血压,才不会得癌症;因为年老吃得愈清淡,身体的负担愈少。但是你也要透过跟父母沟通,再慢慢告诉他,吃清淡好,不然因为我们的上一代穷怕了,所以他觉得不多吃些鱼肉,好像营养不够。甚至于现在都提倡吃糙米、胚芽米,比较营养,那都是全营养素,白米饭只有醣类。但是假如我们拿糙米,甚至于拿番薯(这些都比较营养)给父母吃,他们会觉得:我现在生活比较好了,还要我吃这些东西,我要吃白米饭。他们的观念一时间转不过来,你都要循循善诱跟他们沟通。我们在建立父母,还有建立家人的正确观念,让他身体好,这个观念的建立也决不是一蹴可即。欲速则不达,我们不可以操之过急,不可以强加于人:你就是给我吃就对了,不要说那么多!这样父母也好,家人也好,心里好不好受?不好受。当心里不好受,吃的东西再营养不好消化。

所以有位朋友(一位女士),她刚好听了我们的课程,了解到饮食应该少肉类,多素食,对身体会有很大的帮助。她听完之后很高兴,回去就跟她先生说:从今天开始,我不再煮肉给你吃,我是为你的身体好,你要领情。当天回去,有没有魄力?很有魄力!但是太操之过急,会有反效果。所以一、两个礼拜以后,她到我们中心去找我,脸色不好看。她跟我说:我先生真是不受教,我为了他好,希望他健康一点,所以就不煮肉给他吃,他居然不接受。发了些牢骚。

我就跟她倒了一杯水,然后她在喝水的时候,我就告诉她,我说:你先生假如有外遇,你要负责任。她吓一跳,我说:你先生假如得了高血压,你也要负责任;你的孩子愈来愈少机会可以跟他父亲相处,父子关系受到影响,你也要负责任。我愈讲她愈纳闷,怎么会这样?我接着就问她:你今天不煮肉给你先生吃,请问他还有没有吃?她说:有!他都到外面去吃了。我说:对!到外面去吃,可能又跑到酒店去吃,到时候那边有很多女生,刚好遇到不好的缘分,是不是有可能会出状况?所以,有外遇你要负责任。到外面吃东西,外面煮的都又油又咸,可能吃个三年血压上升,就得高血压,你也要负责任。先生每天都在外面吃,跟孩子都不能够有很好的沟通,很好的关怀,所以父子关系也是你搞砸了,你也要负责任。

她就很委屈的样子,我跟她说:你当初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先生、让家人更健康。那请问你,现在达到这个目的了吗?人很多时候目标都正确,但是路走到一半都忘记了,都在中途意气用事。我就跟她说:你要让一个人接受一个观念,不是一下子的功夫,你要做得不露痕迹。比方说这个礼拜煮三样肉,下个礼拜把它变成两样,再下个月变一样,慢慢减少,让先生没有察觉。但是你把肉拿完了,端上来的菜要很好吃,所以你要赶快去跟别人学习,如何把素食做得比肉还好吃。你先生一边吃说:这道菜是什么?怎么这么好吃?你说这个叫素食什么什么菜,他会对素食就更能接受。

另外,这些正确的观念,你要常常一点一点去跟他沟通。比方说,我们女人就可以发挥我们的温柔,就跟先生说:你的健康是我一辈子的幸福,所以你的健康太重要,怎么吃得健康?雷久南博士这本书写得很好,或者哪个专家写得很好,里面有什么观念,你就一句、两句慢慢给他灌输进去,他就很能接受。我接着又跟她建议,我说:有时候你就带你先生一起来上课,上完课中午就留着跟大家(我们中心这些老师)一起吃饭。他就会觉得,你也吃素,他也吃素,他就不会觉得吃素是很希奇的事情。边吃的时候,旁边的老师就会跟他说:素食不错吧!他先生就会说:不错,不错!慢慢就有团体的气氛。后来她先生两、三个月以后,也很自然就吃素了。

所以,我们在关怀父母、关怀家人,也都不能操之过急。当然你要关怀别人的健康,首先你自己的知识要足够,所谓知识就是力量。很多人他在某些方面的知识特别丰富,都是在生活当中需要的时候才会提升。比方说妈妈的身体有点状况了,我们才懂得赶快去研究这些学问,我们不要等到家人身体出状况了才学,这个时候你就会觉得比较辛苦了。我们现在先好好学,好好把这些观念带到家庭当中,这是「养父母之身」。

再来,「养父母之心」,让父母心里面能够常常很欢喜、很自在。这里有个前提,就是我们所作所为一定要让他安心、放心。假如我们的德行不好,纵使你每天都供养父母很好吃的饭菜,父母吃了之后会不会快乐?也不会;他可能边吃还边帮我们提心吊胆。中国的父母比较含蓄,他心里面的感受,有时候不会在言语当中流露,所以我们要善于去体会父母的心境,父母的需要。

《论语》里面有说,君子要有「九思」,要有九个常常懂得观照的一些态度。哪九个?第一个是「视思明」,第二个是「听思聪」,要能从父母的言谈当中,听出他们心里的需求。比方说我们很久没跟父母打电话,母亲打过来,还等父母打给我们,我们已经太失礼了。父母过来跟你问问你现在的工作状况,虽然是在问你的工作状况,事实上我们应该能听出来,他已经在想念我们,甚至于是想念孙子。我们听得出来,我们就不等父母开口,主动要回家去探望。其实人只要上了六十岁以上,老得就会愈来愈明显,当我们一、两个月没看到父母,一回去一看到会有什么感觉?怎么老这么多!所以我们要珍惜跟父母相处的机会,善体亲心,常常去关怀、去问候。这是「养父母之心」。

再来要「养父母之志」,父母的心愿。《孝经》里面有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我们把身体照顾好,这是孝道首要的工作。「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假如我们用自己的德行,对家庭、对社会有所贡献,最高兴、最满足的是谁?是父母,还有老师。这是养父母之志。因为每个人其实都有一分善心,希望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很多父母因为全心全意栽培孩子,在很多社会方面他想尽力有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当他的孩子能够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他会觉得很欣慰。

所以我们在海口有位老师,她学《弟子规》学了三个多月,而且她是早晚一定念一遍。三个多月以后,她主动走过来跟我说,她说:蔡老师,这么好的东西,不能只有我跟我的孩子得利益,应该让更多的孩子能够闻到圣贤的教诲。所以,她决定要回她的故乡去推广《弟子规》。她有这样的志向,俗话说「人有善愿,天必从之」,人要勇于去承担、去付出。当她那一步跨出去的时候,她不用怕自己站得不稳,因为她那一步一跨出去,旁边一定会有人帮她扶住,因为怕她把事情搞砸了,因为那是好事。所以她主动提出来,我们中心很多老师马上把他的教学经验跟她分享。我马上就把一套《德育课本》七百多个圣哲的故事就送给他,她也很欢喜,就开始教了。

刚好上到「出则弟」里面有一句经文叫「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这位老师她本身是在航空站上班,也没有受过什么师范学院的训练,但是因为有这分善心,这分教育的爱心,所以她自己会花很多时间去揣摩这句话怎么教。很多的心境是必须透过实际的行为付出才感受得到,她就买了一笼的荔枝,然后就回到她的故乡,跟孩子上这一句「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她跟学生说,我们学完「入则孝」,已经了解到为人父母非常辛苦、辛劳,所以我们要尊敬自己的父母。相同的,别人的父母同样也很辛苦,也很辛劳,所以我们面对所有的父母跟长辈;不只是别人的父母,所有的老人也都用他的青春奉献了这个社会,我们都应该尊敬他们。所以「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讲完这堂课,她就跟学生讲:我们现在拿着这些荔枝去给我们村落里面的长辈吃,你们拿给他们的时候要很有礼貌,要跟他们行礼问好。孩子听完也很高兴,马上这些孩子就一窝蜂在这个村落里面就跑来跑去,整个村落很热闹。整个村落弥漫着什么样的气氛?敬老尊贤,敬老爱幼的气氛。相信每一位长辈、长者接到这个荔枝的时候,内心一定是非常喜悦。而当孩子看到这些长者喜悦的表情,一定会烙印在他的心中,往后他在对人恭敬他会生欢喜心。那天过后,他的父亲隔天给她打了电话,就对他女儿说,他说:女儿,整个村落里面,很多长辈都打电话到家里来,这些长者说我们家乡嫁出去的女儿,从来没有一个人这么样爱护自己的家乡。已经嫁出去了,还这么关心自己家乡,所以这些长辈都很感动。

诸位朋友,她的父亲内心是什么样的感受?觉得引以为光荣,这是养父母之志。他的父亲接着跟她说:女儿,你能找到人生的价值,父亲很替你高兴。诸位朋友,女儿的这个行为,带给父亲的喜悦是一天还是两天?是多久?是一辈子的安慰,跟我们拿一包好吃的东西给父母吃,那是截然不同。所以,我们在学习「晨则省,昏则定」,我们要善于去体会,把这样对父母的关怀,延伸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延伸到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这一节课我们就先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61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020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07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4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154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265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9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07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49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95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970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654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272评论 3 31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2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1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52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