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采薇》教学片段
第六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到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之我哀。
第二课时
第六组是这段的翻译,由2号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各自探究,然后互帮互助解决自己的问题。本组一共四个人
流程如下:
一、明确重点文言现象,疏通大意
全班齐读
生1:过去我离开的时候,杨柳随风浮动,不舍得我离开
师:哪个字是过去?(生1答:昔)这是什么季节?
生1:春天。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1:“杨柳”。还有课下注释21(柳条迎风浮动的样子,这句是说那时正是春天。)
师:“柳”古诗文谐音“留”,一般代表送别、思念。重点词语理解了,学会借助课下注释了,应用能力不错。(这是个新班,21春智能制造)
生2:今天我回来的时候,下着大雪。
师:翻译的得很好。哪里看出来是今天?
生2:今。
师:你咋知道是下雪了,没下雨或者说雨夹雪?
生2:因为“雨”在这里是动词,落、下。在课下注释23。
师:你很会找依据哦。是的,“雨”作名词是第三音,但在这里边它是第四音,是做动词。
生3:走路走得很慢,并且又渴又饿。
师:哪个词语看出来戍卒走得慢?
生3:迟迟。
师:他为什么走那么慢呢?
生3:因为雪下得太大了。还有吗?(思考半天看不出。
师:哪个词看出来的?(生3答:霏霏)。想不到其他因素了么?好,坐下,再想想。
生4:我的内心很悲伤,但是没有人知道我内心的哀痛。
师:你觉得这个戍卒为啥内心很悲伤呢?
生4:思考半天,想不出。
老师整体再翻译,全班齐读。
最后,检测其他小组对这章重点词语的笔记、听课情况。
小结:该组组长负责,任务明确,基本都学会运用课下注释为自己服务。
二、聚焦戍卒形象和写作手法
问题一:戍卒为何行动迟缓,心情悲哀呢?老师引导,学生七嘴八舌地说
明确:
客观原因:
雪下得很大,士兵年纪大了,士兵常年征战身上多处受伤、口渴又饥饿。
主观原因:“靡室靡家”走得时候没有娶妻生子也没有家人,等战争多N年后终于结束,可以回家的时候,虽然心里终于解决了多年的痛苦是高兴的,但是随着离家距离越来越近,又感到害怕:怕家里依然是自己一个人孤独着;害怕乡里乡亲,因为自己的年老,彼此认不出自己了或物是人非了;怕是青春已逝去……(大家想得点真多,很会思考哦)
这里老师想到了贺知章的一首诗: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 唐 ]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
问题二:大家结合刚才的翻译,还有你读时候的感觉,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全文,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这个戍卒,你是什么样的形象?
分组讨论,每组贡献一个四字词语,小组长进行组织,最后指定一个人发言。3分钟。(学生开始分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鉴于学生的基础,让学生归纳出来一个词语还是有点难度的,可见归纳能力、想象能力还是比较弱。
明确:步履蹒跚、饥寒交迫、疲惫不堪、保家卫国、勇敢无畏、忠诚专一、誓死不渝、忠诚专一、聪明智慧、吃苦耐劳……
问题三:大家看一下这章都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小组讨论交流,每个组贡献一个想法并说出一句。
明确:
第一组:今昔对比,时间上。
第二组:春冬对比,季节上。
第三组:年龄对比,青老上。
第四组:情景交融。我那当中写了杨柳,写了大雪。走得时候我虽然恋恋不舍,但是还是满怀热情地去参加了保家卫国的战争;回来的时候下着鹅毛大雪,心情很复杂,悲喜交加。
第五、六组:乐景写哀情。
中间避免重复,有老师引导。
三、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素材拓展:来到当下到2020年6月,祁发宝等五位戍边士兵英雄事迹
1.播放视频。8分多那个
2.图片展示每个人的照片和格言
3.搜集网络上的积极评论和抹黑英雄、颠倒是非的个别国际评论
4.如果让祁发宝给采薇里的戍卒写封信或者见面,你觉得祁团长会说什么?采薇里的戍卒又会说什么呢?
5.交流观后感
四、关照自我,坚守岗位
这个环节主要是从《采薇》戍卒形象(环境极度不好,但还是尽力保家卫国,活着回到家乡)到2020年祁发宝等五个当下以及未来还有无数戍边士兵都在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自己的职责,保家卫国,真爱和平,寸土不让,践行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诺言。
这给我们如何学好自己的专业,做好学生以及将来如何坚守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工作者有哪些启发呢?
五、小结
最后,希望大家记得:中国戍卒的保家卫国精神: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六、作业:微写作
“我从生生不息的中国戍边战士身上学到了了( )?”
思路:补充完整题目后,请概括表明观点,然后具体说明,最后写写你准备如何具体行动。100字一200字
说明:3、4环节由于课堂快结束发挥的,所以交流不够深入,但是视频完整看时以及看后学生表情异常专注、安静、震撼、深思。
附录:
75【写作15】清澈的爱,只为中国(2021寒假20机师生自愿共写活动:一图随感13)
20210316周三晚约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