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山里走走
文/春儿
在烟火味太重的人间待的久了,免不了一身的累赘,需要净化,否则身心俱疲,她大概会变成一具僵尸,行走在这个世上吧。
一切都不刻意而为之。上午有会议,忙完时间尚早,不如去山里走走,她对他提议。 他点头应答,很是开心。他的人生观审美观,早被她同化了。活着,总要多找些享受的理由来,而不是整日里一副苦逼的表情。这与钱多钱少毫无瓜葛。
于是乎,随意而行,不去计划。离开了熙攘的公路,拐进山里,立即清静好多。杏花开得正美,一树又一树的繁花,在苍翠的松柏脚下,白得甚是惹眼。前面忽遇岔路口,一个大石门,上写着“神州第一圣地”。左边是去嵩岳寺塔,右边是大法王寺。她选择右行,上山。曲里拐弯的小水泥路,慢慢行。
来到大法王寺,庙门前的几百个青石阶,两边是葱郁的松柏。拾级而上,脚步轻轻,还未进庙里,她便觉已被仙化了凡身,走路飘飘然了。
大法王寺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4年(公元71年),是我国最早的寺院之一,比洛阳白马寺晚三年,比少林寺早四百二十四年,距今已1900多年。当时佛教传入中国,汉明帝专为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译经传教而敕建的,成为中国第一所菩提道场,兴盛于唐宋时期,古人称颂法王寺为“嵩山第一胜地”。法王寺背依玉柱峰,三面群峰耸峙,古木参天;山谷中曲涧潺流,小径蜿蜒,云雾缭绕,十分幽静。寺北有一座15层的古塔,高达40余米,称为“法王寺塔”。寺东有三座较小的唐宋砖塔,西岭上还有一座六角七级的水磨砖塔。经历了近两千年的风霜雪雨,寺庙依然安详,温和。
走到庙门,“大法王寺”四个大字,金光闪闪。一眼就看到里面的石阶上,一群习武的孩子在练功,用四肢着地,爬着下台阶。她快速走到孩子们身旁,询问他们累不?孩子抬起头,看着她,憨厚地笑。她小声念孩子们衣服上写的名字,金黄的练功服,名字都写在裤脚处。她又跟着孩子们跑到宿舍,却被孩子告知:这里拒绝参观!哦,她微微一笑,跨出了厢房,心里嘀咕:孩子啊,你们住的可是千年古刹哟!
走到未来佛殿,香炉里尚有正燃着的几柱香,她悄悄闭眼,再深深呼吸,任香火的味道钻入五脏六腑,清洁在世间吸入的污浊之物。她喜欢这缥缥缈缈的香火味,像是一个着白纱的仙子,轻绕在身边。一个不算老的僧人,在清扫香炉,夹出断裂或未燃尽的残香,旁边站着一位长有雀斑的年轻少妇,俩人轻声交谈着什么。佛殿东门叫“玻璃门” ,西门叫“极乐门”,他拉着她的手说:“我们先走玻璃门,净身,再从极乐门出来,喜乐。”她偷笑,不言,随他走。
天王殿前,有一小小的鱼池,里面的鱼儿似乎特别安静,大概也被庙里的钟声给敲醒了,它们没有争夺,没有拥挤,没有吵闹,彼此和睦相处,坦然自若。这时,一猫儿轻轻地跑到殿门处,卧在蒲团旁,抬头凝视殿里供奉的佛像,之后,就静卧不动了。它也在参禅悟道吗?竟可以对她视而不见。怕惊扰了猫儿,她用手指压唇,对他“嘘”了一声,悄悄绕道走了。
有泉水叮咚,站在钟楼下的一角,她探身凝望,赏泉水,抚竹林,马尾松也变得好温柔。古老的柏树上,挂满了柏兰籽。这一刻,她又忘了要保持安静,禁不住旋转跳跃,把自己也挂在竹尖上,随风一起飘,随钟声一起唱。
他耐着性子给她拍照,拍她跳的有多高,满是慈爱地看着她,看她笑的像捡到了宝,他便跟着笑。
嬉闹够了,来到大雄宝殿,她不禁吐吐舌头,在佛像前虔心一拜,心里默念:对不起了,大仙,扰了您的清幽。殿前两个大石狮子,威武地站岗,眺望远方的高山,不卑不亢。还有两个青石龙龟,身负重任,驮着巨大的石碑,安静地隐忍着。她站在龙龟前,忽觉一股异力逼近体内,使她身体不由得一颤,心里一阵慌乱。幸好,有他在身边壮胆。她拽紧他的手,迅速离开。
寺庙共七殿,最后的大殿在修整,一片狼藉。折身,返回。
又看到孩子们了,他们在热闹地午餐。这些孩子大都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每年只有寒假才回家。真佩服他们呢,太有毅力了。单单一年仅回家一次,她就做不到,更别说练功受的苦和罪了。她问一个吃饱了饭七八岁的孩子:“你想家吗?”孩子一脸真诚,憨憨一笑地说:“喜欢武术,一练起武来,就什么都不想了。”是啊,做自己喜欢的事,无论怎样的付出,都是幸福和值得的。孩子的话,也是禅悟了。
出了庙门,她感觉自己浑身好轻松,连下石阶都像在飞一般,完全没有了疲累感。他拍下了她的轻盈,拍下了她的简单的笑,拍下了她无欲无求的纯净的表情。她又和门口卖香火的老伯伯,还有卖纪念品的老大娘闲扯了会儿,扯的是人间繁杂之事。终了,还是要回到这个世界。
下山路上,又遇雀斑少妇,还有一老太太,她主动停车,拉开车门,载她们一程。路上小聊,少妇极温和,说话轻声细语,大概也是参禅得道者吧。她们要付车费,她拒绝:“行一小善而已,只求换点心安。”
一路归来,心净如空;山里一遇,随心随性;仿如孩子,寻回年轻;至善至美,用心修行。
――2017.3.17. 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