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从容不迫,都始于最初的紧张不安

晚上开车回家,等红灯的间隙,我忽然意识到一件事:我的双手没有再死死地攥着方向盘了。

偶尔因为肩周炎,还会单手扶着,让另一边手臂歇一歇,整个肩膀也是一种久违的、放松的状态。

这让我想起刚学会开车那阵子,尤其是独立上路的头半年:

双手总是严格按照驾校教练的要求,紧握“三点”和“九点”位置,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肩膀也无意识地耸着,像一只受惊的鸟。

自己竟从未察觉,还是一位偶尔坐我副驾驶的同事忍不住提醒:“你怎么开得这么紧张?放松点呀。”

我当然知道要放松。可“知道”和“做到”之间,隔着太平洋呢!身体不听大脑的指挥,它固执地认为,好像只有紧绷,才能确保安全。

直到某一天,我忽然发现,那份如影随形的紧张,在不知不觉中竟消散了。双手自然松弛,操作成为一种本能。

原来,焦虑与紧张,是走向娴熟必经的泥泞之路,无法绕行,只能穿越。

这让我想起一位朋友。

她最近调到一个全新的岗位,这本是拓展能力的好机会,她却因此陷入了近三个月的失眠。

睡不好,精神便萎靡,免疫力也随之下降,整个人都想打退堂鼓,甚至萌生了离职的念头。

在调岗之初,我曾提醒她,要做好心理建设——这段适应期,快则半年,慢则一年。

尤其人到中年,我们既是子女的依靠,也是父母的支柱。

若决定迎接职场的新挑战,就意味着必须在家庭角色上做出调整,争取家人的支持,为自己留出全力以赴的空间。

一个人的精力就如同有限的容器,若不想它破裂,就必须懂得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做出清醒的取舍。 想要兼得“鱼”与“熊掌”的结局,往往是两者皆失。

很可惜,我的朋友或许低估了新岗位的挑战,也可能高估了自己当下的承压能力。

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世上,都会面临形形色色的压力。但承受压力的能力,却因人而异。这与我们的性格、阅历息息相关。

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在《象与骑象人》中有一个精妙的比喻:

我们的情绪像一头大象,而理智只是骑象人。在压力面前,骑象人的控制力往往微不足道,真正需要的是让大象(我们的情感和本能)通过反复的实践,熟悉路径,变得温顺。

换言之,承受压力的能力,无法通过理论学习获得,它必须经由真实的挫折与磨练来铸就。 

一个过于一帆风顺的人,其抗挫能力往往如同温室里的花朵。

正因如此,我对孩子的期望里,也包含着她能适度地经历一些批评与不如意。

我不希望她永远活在聚光灯下,只愿她能长成一棵在风雨中也能扎根的树,而不仅仅是年龄虚长的“空心人”。

那么,如何真正提高我们的心理耐受力呢?

我的体悟是:去经历,去沉浸,给时间以足够的耐心。 相信自己,无论如何,先“熬”过去。

这正如我为自己规划的未来——我准备用两年时间,去探索一条新的职业路径。

我清楚地知道,那将伴随无数的煎熬与自我怀疑。为此,照顾家庭的重任也将暂时移交给他。

这就是我在这个阶段,必须做出的,也心甘情愿的“取舍”。

最后,我还是想对那位朋友说:无论最终如何决定,都希望你能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并在未来回首时,不后悔今日的选择。

人生的转变,从来不是从松弛开始的,而是从每一次笨拙的紧张中孕育出来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个性化消息: 将用户的姓名存到一个变量中,并向该用户显示一条消息。显示的消息应非常简单,如“Hello ...
    她即我命阅读 8,571评论 0 5
  • 为了让我有一个更快速、更精彩、更辉煌的成长,我将开始这段刻骨铭心的自我蜕变之旅!从今天开始,我将每天坚持阅...
    李薇帆阅读 6,036评论 0 3
  • 似乎最近一直都在路上,每次出来走的时候感受都会很不一样。 1、感恩一直遇到好心人,很幸运。在路上总是...
    时间里的花Lily阅读 5,255评论 0 2
  • 1、expected an indented block 冒号后面是要写上一定的内容的(新手容易遗忘这一点); 缩...
    庵下桃花仙阅读 3,610评论 0 1
  • 一、工具箱(多种工具共用一个快捷键的可同时按【Shift】加此快捷键选取)矩形、椭圆选框工具 【M】移动工具 【V...
    墨雅丫阅读 3,57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