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学期,总要上一次公开课,准备一次,折磨一次,成长一次。因为只有这一次,所以成长很慢。所以,若是有讲课的机会,我都不想错过,我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这样的驱动。
今天就收获很多,这节课的内容是整个初中化学阶段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讲述的过程中需要与实验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在分析实验的现象与结论的过程中,其实没有对错,只有现象与结论是否一致,从实验的现象,找出相应的结论。课堂上我对这一点的分析有点片面。即便是理科,也要让学生认识到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所谓的对错,所谓的答案,必须放到当下的那个情境中,在现有的条件下去分析。
其次,对于学生上台展示环节,要及时的给与反馈与评价。我习惯上的评价也是简单给出对与错而已。评价不仅要及时,更重要的是要具体。我甚至觉得学生对于学生而非教师对于学生的具体评价会有更好的效果,对于做出评价的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每一次上完公开课,最大感受就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每到这样的时候,总是深深悔恨之感。语言的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语言是知识的载体,它至关重要,它的作用大于精美的课件,大于痛苦的课后练习,它是第一位的。但是,平时上课的时候,这一点常常被忽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课堂是一个对人表达、交流、沟通有着高要求的场所。课堂上的教学是通过语言传递知识,交流观点。教师做到简洁,清晰明了是最基础的要求,我就在这个阶段挣扎徘徊。当学生地脸上出现迷茫的表情,出现困意,我就知道,又一次表达失败了。所以,要多问学生,“我表达清楚了吗?”而不是,“你听懂了吗?”。
没有人天生就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能力是练习的结果,甚至有的时候,不必花功夫刻意练习,只需要在每次上课前把想要说的话,形成文字,琢磨更改,力求当下的完美,经过时间的沉淀,一定能收获惊喜,这是一种生活小智慧。这是生活教给我的道理。
每一次上过公开课,才能意识到平时自己的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而这种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的过程,显得尤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