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撷英

书海撷英

人生漫漫,总会迷失方向,前行的路上,一本好书像一位知己,相伴、抚慰、共勉,在这浩如烟海的尘世,一本好书正是纯净的圣地,当然,是好书。在书山路上,勤为径,在学海滩边,苦作舟。我在书海中遨游,只为寻读书的真谛,我在茂林中穿行,只为寻一片深林人不知。书籍陪伴了我多年,我从书中撷英,审视自我,我从书中学习思想,福泽四方。

读书,是一种感悟——如江河般的唐诗,气势磅礴,正值盛世,我体味到了边塞的苍茫,宫廷的华贵。也读到了唐朝后期诗人的无奈,悲戚。当我读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祭沧海。”时,我体会到了李白因矛盾而感到困苦;当读到“云想衣裳花想容”时,又是李白的痴醉;而读到杜甫的诗篇时便会感触到沉闷悲凉的时代;诗从白居易开始变得平易近人,但是看似浅显的文字,却会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这,就是唐诗的魅力,他丰富,豪迈,严谨。

而宋词就人间百味,有苏轼的豪迈,李清照的天真与血泪,众词人对国家的热爱,还有无数文人的心迹。当我读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时,我感受到了李煜对故国的思念,对自己忧愁的抒发;当我读《满江红·写怀》时,我体味到了岳飞对于南宋朝廷的无奈以及他精忠报国的雄心壮志。词的世界是梦幻却又现实的,她不乏风花雪月,又不乏豪情壮志,长长短短的句子看似不工整,却是一种别样的韵味。撷英古人的诗词,感受别样的人生。在诗词中,我找到了一份难得的闲静。

读书,是一种享受——清秀隽永的散文,清新典雅,它像潺潺流水一样滋润着我的心田。古时的散文,文雅而严谨,充满着先人智慧,经历过无数时风侵袭,像大浪淘沙,留下了回味悠远的名篇。读《岳阳楼记》时,读着读着,我仿佛也来到了那“衔远山,吞长江”的岳阳楼,也体会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

而民国的散文多了一份才情,一分诗意,又是一分心灵的相遇。读林徽因和朱自清的散文时,感受到的不是浮华言语,而是清新的江南,清晰的思路。古人用诗词抒怀,而民国的文人靠散文抒怀。读书时,尽情游历在其中的世界,认识各种人,见识各种事,发现各种美和惊喜。醉在它的文字中,享受在它的词句里。在散文中,我享受到了语言文字独特的魅力。

读书,是一种意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是道家无为随天的意境;与世无争,善待众生是佛的箴言;慢慢体会民国作家心底的忧伤,细细思索林清玄每一个文字;在京派小说中体味帝都风情,在书中的陕北舞起秧歌;怀着虔诚的心感受西方古典艺术,用冷峻的目光审视丑恶的社会;以学术的严谨品味自然科学的美。一书一山河,每本书里都藏着一种意境,当你翻开时,你就会感受到他的魅力。

读书,是一种力量——读书,能使人见多识广,满腹经纶,它更让人获得了一种力量,一种满怀自信,勇往直前的拼劲儿。读书是黑夜中的白月光,迷茫中指明人生的道路;读书是秋的冷雨,困境时洗净你心灵的尘埃;读书是旅途中的一首歌谣,疲倦了为你抚慰心灵的忧伤。读书是记忆长河里泛起的朵朵浪花,时刻让我们感受着智慧力量的博大!

读书,是一种交流—— 有人说,读你喜欢的书,就像在和一位智者交谈。的确,学会读书就是学会品位,学会欣赏,学会思考。翻翻先秦著作,就像学生认真听讲一样,沉浸在诸子百家,《诗经》、《礼记》的世界无法自拔,这些中国最早的书籍就像老师教导了无数中华儿女,和他们交流,更像学习。轻轻翻看着《楚辞》,会被屈大夫震撼,《离骚》的词句,就像在和我诉说,既悲戚,又充满信心,屈原的情深打动了我。和林徽因与鲁迅,则是心灵上的沟通,林徽因的文字细腻温婉,读她的文章是亲切的,鲁迅则在文字里教着我写作。书中的交流需要慢慢的,或许要隔一段时间,每一次交流,都会有不一样的精彩,而每一次停下来的交流,定会令你“功力大增”。

书的次元,是四次元,他还有时间,不同的年纪翻开一本书,想必是不同的感受,书中的意味也就慢慢被自己尝透。书中的睿智也会被自己慢慢发现。我在书中撷英,我在思想的世界里静静思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