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儿子的《论语》

子罕篇(第三)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释义:

孔子说:“用麻布做的礼帽,是符合礼仪的规范的,而且也很节俭,我和大家一样很赞同。见尊长(见领导)的时候,应该在比尊长低一级的地方行礼,这也是符合礼仪规范的,今天都跑到上面拜去了,有失礼仪。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太高了,虽然违背了众人的做法。但是我还是赞同在下面拜见。”

孩子,从此章可以看出,孔子对礼的坚持有多么固执,是不可改变的。换作别人,也就从众了,可他不。他认为帽子从俭是可以的,但是拜见大人时的位置错了,这已经不是从俭的问题,而是态度问题。这好比今天你去见校领导,你得规规矩矩的站在应有的位置,不能跑去和他勾肩搭背一样,否则领导会认为你这个孩子很无礼,拜上亦同理。对吗?儿子。我觉得孔子说的挺对,你觉得呢?论语里孔子讲的是人道,把人道做好了就会慢慢接近天道。而道德经里老子讲的是天道,遵循天道也就能做好人道。两个圣人的出发点相反,在学术上正好形成一个闭合,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这在其他文明里是没有的。

冕:礼仪场合戴的帽子,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有专门的礼帽了,而西方国家几百年前才有,国人谓之礼帽,拄的拐棍叫文明棍。事实是在礼仪问题上,我们比西方国家早了几千年。

泰:安稳,不太在乎对方,有傲慢的意思。

                              2019.10.1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诚2018阅读 10,775评论 1 16
  • 八佾篇(第四)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 孔子的学生问孔子...
    姬乾玮阅读 1,014评论 0 2
  • 儿子八佾篇(十三)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问:“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译文...
    姬乾玮阅读 1,521评论 0 0
  • 述而篇(三十一)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
    姬乾玮阅读 1,573评论 0 0
  • 八佾篇(二十二)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
    姬乾玮阅读 2,77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