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在孩子成长的各个方面:人格、阅读、写作、数学、旅行、实验、艺术等都给出了建议。一句话的感受就是”要不断追求卓越,要做到用心和认真“,这并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废话。
第一,怎么训练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56号教室教孩子解决数学问题有一定的步骤:1)理解题目,2)选择合适的策略 3)解题 4)分析答案。很多时候,我都是个没有耐心的妈妈,孩子一做不出来数学题我就有些着急,因为我从小数学就不好。但我总是怪孩子不动脑筋,”动动脑子啊,自己再看一遍题,你读题了吗?“。
解决数学问题需要不断训练,而在训练孩子这项能力之前,需要家长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思路解出问题,先训练孩子面对学业困难的技能,不能让孩子直接问AI,更不能吼”这么简单都不会“。
只有学业的困难孩子独立解决了,孩子人生的其他问题,才有可能也会解决。所以想让孩子学习好,要从和孩子一起读书、陪伴和讨论开始。
第二,怎么样教孩子行万里路?
我们经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如何行万里路,其实家长并不清楚,这本书给出了两个旅行的目的,一是追求知识的深度,二是提早认识大学环境,为独立生活做准备。
书中一再强调带孩子们出门要有详尽的准备,比如56号教室的孩子要去某个地方,都预先通过电影或查阅书籍的方式了解目的地的一切。要去迪士尼要先了解迪士尼的历史,要带着目的去参观博物馆,要看哪些艺术作品心里要有数,不能带着孩子毫无目的的闲逛。
作者说先别计划长途旅行,先在家中打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我深以为然。
我记得去年春节期间,我和老公带着儿子去X大游玩,偶然发现一个人类学博物馆(以前上学时没有),于是想着儿子对历史感兴趣就带着他进去看,进去没看一会,儿子就匆匆忙忙,从一楼跑向了二楼,爸爸还兴致勃勃地想给儿子讲讲,儿子根本不听,只是走马观花地向前走,老公是个爆脾气,看儿子那样子一下子火大了,和他说话很大声,还骂他“我好不容易带你出来一趟,你还不好好学习。”引得旁边的人都侧目了。于是很快一家人很败兴地就出来了。那次游玩根本就不是一个好时机,并且儿子很不喜欢和爸爸出门。
只要全心付出和准备,未来有的是时间规划完美的旅行,旅行是一辈子常做的事情。
第三,怎样启迪孩子的心灵,先思考再说话?
书中特别强调用看电影和看纪录片的方式来启发孩子思考和讨论。现在的孩子看的视频和书籍都挺浅薄,这是因为我们大人的思想也没高深到哪儿去。有几次我给儿子播放纪录片,他都看了一会儿就想看别的。曾经给女儿推荐《肖申克的救赎》,她也觉得没意思。不得不说快节奏的网络视频、小说、综艺,新闻让我们的大脑不想思考那么高深的东西。这本书又一次告诉我,不要埋怨孩子总是想玩游戏和看电视,想想我自己如何过得更有意义。
第四,雷夫老师阐述了儿童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孩子是依据什么行事的?道德发展的最高的境界不在于外在的褒奖,而在于内心的愉悦和心甘乐意。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害怕惩罚”的心理;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依靠获得物质奖励和表扬去做事;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于某个人﹣依靠满足他人,获得他人认可去行事;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理解了规则的重要,但不理解规则背后的原则;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人﹣能够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第六阶段,我奉行既定的准则﹣形成独立的道德判断标准,行为源于内心的信念
所以教育的“奇迹”是什么?——这个奇迹不在于培养多么高分数的学生,而在于有多少生命因为教育而变得更加厚重、更加自由和爱探索、更加有尊严,内心充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