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于“独生子女”这个称呼都不陌生,自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很多家庭纷纷响应号召,一对夫妻只要一个孩子,它意味着我们能够独享父母的宠爱,也要求我们要承担赡养父母的全部责任。
偶然想起这样一个电影片段: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女儿回家。父亲侧坐在窗前摆弄着窗台上的花儿说了一句:“爸爸没有妈妈了。”爸爸没有妈妈了,听到这句话我心里一震,回忆起小时候做梦妈妈不要我了,我就会哭醒,会特别难过,但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爸爸没有妈妈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我想到了我的父亲,那个在我印象当中无比坚不可摧高的外面的男人在不知不觉中老了。
爸爸没有妈妈了,表达的不是悲伤,也不是软弱,而是依赖。父母其实是我们每个人最大的依赖,而当我们的父母失去了他们的父母,他们还能依赖谁呢?在这一时刻我意识到父母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我,而且他们后半辈子能依赖的只有我。我得养他们,陪他们,把我所有的爱都给他们,就像他们一直对我那样,我要让他们知道即使你们没有妈妈了,你们还有我。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字面意思是我们的身体肌肤来自于父母,我们不敢使它损坏受伤,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身体。假期的时候我们村里办了一件丧事,按理说这本该是一件无比寻常的事,但它却偏偏不那么寻常,只因为死去的不是发苍齿摇的老人,而是正值壮年的小伙。在丧礼上必不会少的哭,也因为此显得那么不同。往常的葬礼上我们常会听到的哭声是悲伤、难过,但这次的哭声中我似乎听到了一丝绝望。我可以明白,孩子是他们的希望,是他们下半辈子的依靠,或许失去之后也可以依靠别的人来过自己的下半辈子,但那感觉终归没有自己的孩子来得可靠。从这以后,我更加爱惜自己的生命,因为我是父母下半辈子的依靠,他们不能失去我,我也很难想象他们在失去我之后会变成怎样。
在这里呢,我想给大家纠正一个长期存在的错误观念。赡养父母,绝对不是把钱给父母让他们独自去面对生活。而应该是我们参与他们的生活,我们陪伴他们享受生活。
很多人会觉得参与父母的生活相当困难,因为我们和父母有20多岁的年龄差距,会有所谓的“代沟”,我们处在相互不导电的两个世界。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你会这样想是因为你从没有尝试过走进父母的生活,他们其实也非常希望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分享我们的经历给他们,甚至是尝试接触新鲜事物。应该说我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我的父母都很开明,很乐意让我进入他们的生活。假期我带电脑回家,在电脑里下载了很多电视剧,然后在我教会老爸操作之后我就再没有机会碰到电脑了:老爸天天抱着看电视。听老妈说有几天夜里老爸都看到了凌晨一点,也变成了“追剧狂”了。过年后我给老爸买了一款智能手机,老爸怪我乱花钱,说又不会玩,买那干啥。我说我教你啊,然后就有了后来老爸见到什么风景都想拍照,见到我们的亲戚中比较年轻的就问人家要QQ号。我虽然嘴上说看你都变成啥样了,但其实心里早都乐开花了。
可能很多人觉得父母年龄大了,接受能力差,不愿意教他们。当你们这么想的时候我想提醒你们一句:你小时候学穿衣、吃饭怎么学都学不会的时候,父母嫌弃你了吗?现在大家干什么都喊着公平,我想问你对自己的父母做到公平了吗?给父母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参与到父母的生活中去,这件事越早越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千万不要等到来不及了,也不要等到没有机会了。
就像所有的父母都不愿意缺席子女的成长,我们也不应该缺席他们的衰老。至亲至情,不应该是看着彼此渐行渐远的背影,而应该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