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是朱元璋手下的一位著名的谋士,姓刘名基字伯温。朱元璋非常倚重刘伯温,称自己得刘伯温如汉高祖刘邦得子房(张良)。
刘伯温不仅善于谋略,而且精通天文。史书记载:“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在古代,人们往往把天文星象跟人间吉凶联系在一起。刘伯温对形势把握较准,考虑事情周到,常常能对事物做出较为准确的预判,久而久之,人们纷纷传说刘伯温有超自然的能力。
古有诸葛孔明(诸葛亮)赤壁之战借东风,在朱元璋的时代,世人视刘伯温如孔明般的存在。(史书记载:“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刘伯温的水平自然是无法与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但关于刘伯温求雨的传说,历史上倒确有其事。据《明史》记载“吴元年以基为太史令……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
说的是朱元璋当吴王的时候,所辖地区发生一场旱灾。刘伯温时任太史令,掌管天文,他向朱元璋进言说:“天大旱一直不下雨,是因为监狱里关押着蒙冤的犯人。”
朱元璋听了刘伯温的话,便派他去调查。刘伯温把一些冤假错案查明后,奏请朱元璋为受冤枉的人平反,天立马下起了雨。刘伯温趁机向朱元璋建议修订法律建立制度,以此避免滥杀无辜之人。
其实求雨只是古代的封建迷信,刘伯温也不可能有呼风唤雨的法术。不论是诸葛亮借东风还是刘伯温求雨,都只是他们善于观察天象,能预判最近几天的天气罢了。刘伯温已经观测到即将下雨,于是通过“求雨”的方式向朱元璋进言,达到他平反冤案和立法定制的从政主张。
正如诸葛亮用计火烧上方谷,即将剿灭司马懿父子三人,未料到突然天降大雨,功败垂成一样,刘伯温的天气预报能力也不是百分百准确,他的另一次“求雨”就以失败告终。
朱元璋当皇帝后,刘伯温做了御史中丞。这一年,恰逢南京城大旱,朱元璋心忧百姓农事,很是着急。刘伯温趁机向朱元璋进言:“数万战死士卒妻儿得不到抚恤,一些筑成死去的工匠还暴尸荒野无人收埋,投降的士卒可以编入军户,把这些事办了,就能下雨。”朱元璋听了刘伯温的话,可是过了有十天,还是晴空万里,一滴雨都没有下。朱元璋有点不高兴了,加上刘伯温妻子去世,于是刘伯温趁机请求辞官回乡。
刘伯温善于审时度势,他深知朱元璋很可能会做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事。激流勇退,辞官归乡,和儿子过田园生活,是刘伯温帮朱元璋打完天下后一直筹谋的理想。借“求雨”达成抚恤士兵、优待工匠降卒的目的;再借“求雨”不准,实现辞官归乡,也许正是刘伯温的聪明之处。
你觉得刘伯温是不是故意求雨失败呢?
注:参考《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