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发了条这样的朋友圈。
结果下面留言区里讨论很热烈,有这样的:
???我小时候我妈天天都这样说我...但还是一路送我上完高中,有问题吗?
还有这样的:
家长不这样说,还能说什么?不然说:儿砸,你好棒?
也有这样的:
Lemon老师你好高级...
当然更多是询问建议:妈妈到底该怎么说,才能降低伤害。
特意私聊了那个“一路送我读高中”的朋友,询问大学快要毕业的她,对“家”的看法,她回了一句:我挺讨厌回家的,觉得特压抑。
你看,伤害还是在无知无觉中不可避免的造成了。
可以理解的是,在那种情境下,妈妈对孩子的攻击可能仅仅是出自本能,在妈妈的小时候,她就是那样被对待的,于是,她也只会用相同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甚至都不认为这样有问题,也根本察觉不到这种教养方式下对孩子会造成何种伤害。
我在留言区给出的建议是:请各位父母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境,义无反顾的和孩子统一战线,共同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困难,如何承担责任,而不是时刻准备着与孩子“划清界限”。
这对很多家长来说,很难做到。包括我。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根本就是在和我们的本能作战,和第一反应作战。
我女儿五岁的时候有次吃饭,不小心把碗摔了。她吃的又快又干净,就急切想拿碗给我看,求关注,求表扬,结果手一滑,没拿住。我当时在看电脑,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听到碗摔了,而那个碗是我最喜欢的一套碗里的一只。
“你是怎么搞的!!饭都不会好好吃!”怒火根本压抑不住,语气也是十分恶劣。
“妈妈,我是不小心的,对不起。”她忙不迭的道歉,
“我吃得很干净,想拿给你看一下...”然后开始解释发生了什么,
“不是故意的,下次不会了!”保证紧跟其后...
她这一连串的话说完,过了三秒的暴怒期,我突然就“醒”过来了。
面对孩子的“错”,发怒,是我的本能,是我曾经被这样对待过,是我习得的熟悉的方式,是第一系统在发挥作用。
还好女儿的“求生欲”很强,她一连串的“不是故意的”唤醒了我。
我的第二系统被激活了,理智战胜了本能,意识到五岁的橙拿不住碗是很正常的事,而她在把碗摔了之后是有很强的内疚感的,这个时候我需要做的,不是责备,不是把她推出去,而是安慰她,和她共同面对这一问题。
那次事过后,我特别难过,因为我明白女儿的一连串反应证明:之前她一定被我的过激反应伤害过,这“情商高”的表现,是对自己的保护。
但我也特别感谢女儿。
我开始真正的意识到:孩子是礼物,是上天派到我们身边来,带领我们真正的实现成长。她们敏感又柔软,她们看到的懂得的远远比我们想象得到。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保持学习,用心觉察,会回忆起很多自己小时候受过的伤,通过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实现自我疗愈,从而得到成长。
近几年,原生家庭被提到无比重要的位置上。很多人深深认同,却走了极端。以为自己的现状都是原生家庭塑造的,会因为对现状的不接纳而怨恨原生家庭。其实我们谈原生家庭,不是为了追责,是为了看见。看见自己曾经被对待的方式,以理解现在的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以找到自己面对世界的模式。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有一句名言: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所谓潜意识,不过就是在原生家庭里,在最初的成长环境下,无意识习得的信念。从这种意义上说,孩子打开了一扇窗口,让我们重新自我养育,看到了所谓的“命运”。而我们如何对待孩子,也就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希望你可以改写自己的命运,也希望可以用心看看孩子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