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时想人类的进化在开始阶段,总是异常缓慢,就象原始社会;但越往后越快,越进入高级社会越快。年纪稍大的人,可能会有体验。就象最近几十年,在物质上、可用的工具上,电视、电脑、汽车、互联网、人工智能......,都快速地进入并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或也悄然改变我们的基因。人类形体构成的进化或正处在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关键点上。
二
其实我们个体精神世界的进化,有时跟人类进化的过程很相似,只是我们很多人未去用心体会;或者说,我们未努力、未思考。
想想自己这几年的心路历程、这几年的所见所感、这几年的精神漂泊,感慨尤多。
1
生病之前,从来未往精神方面考虑,思想在尘世间游荡,也很少去看书,每天在慢无目的中度过;看身边熟悉的人,从身边消失,很少会震动到心灵。当然,也可能跟自己所感知的文化氛围有关。
生病后,当死亡的考验真的降到自己身上,才突然醒悟,原来我们真的,仅仅是凡尘中的一个过客,我们不是长生不老的神仙。
之后,在内心深处真的开始不断地追问自己: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如果我们把尘世中的日子都作为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如果你真的用心灵去感悟,你会发现,原来每一个日子都是如此美好,原来每一个人都有爱心,在内心深处都是爱你的;你就会发现你以前情绪受扰的,都是多么缈小的事。
这样想了,我的周围、我的每一天,真的开始美好起来;我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兴趣,象一个童真的孩子;也开始读书、写博。开始,没有写的习惯,有感想才会去动笔,一个月写个两三篇(博客会有个弱点:形不成一种氛围;就象住大城市,门对门不认识)。
2
简书给了我很大变化。使用简书,也是在百度上无意间搜索到的。无论怎么说,简书确实适合初学写作的人。这里无论是编辑、读者,还是作者,大家就象一家人一样,互动非常好。彼此互相鼓励、互相问好,就象小时候的乡村邻里。
这世界有时确实很神奇,若你想到什么,或想要什么,宇宙中有关这方面的能量就会在你身边聚集;愿望越强,聚集的能量越大、越多。尤其是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
(1)
初到简书,我先关注了“写作“专题。读到简友格格的一篇关于参加写作班体验的文章。我觉得很好,就立即简信咨询她。她立时回信,向我介绍这个写作班确实不错,是她比较了几家后,决定的。
自从开始写作后,我一般对写作的人,就会有一种自然的信任与好感。我参加了两期“好报”写作班。
写作这种技艺,有时也确实没有什么技巧,无非是大量的实践、不断地写,在写中感悟、在写中总结。
“好报”的作用,一方面是请出过书的作家做写作上的感悟、交流;另一更重要的方面,是要求学员每天写一篇500+的文章。
我们一群原在精神上各自彷徨、孤寂摸路的人,现在终于集合到了一起,有了前辈老师的指引,就象集合在一起,坐上了高铁。
一旦上了这辆车,你就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是一个精神交流的世界、培养大咖的世界、大咖云集的世界、无私分享的世界,也是一个自我提速、自我约束、你追我赶的世界......
就象我参加“好报“写作班两个月,就写了五十多篇、近六万字文章(而之前,一年大概十几篇);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写友。
结束后,大家余兴难了,又自发组织打卡群、读书群,从此学习、读书、写作不停顿。
(2)
写作群里自强不息的典范太多,你在这种环境与氛围的推动下,不进步都很难;你会感叹,原来在我们平庸的生活之外,还有这样一种世界存在。
第一期认识的妹妹格格,80后美女。每年读100多本书,每天一篇文章,出版社约写书评,马拉松跑步达人。有自己的读书群、学英语(单词、口语)打卡群......
第一期认识的90后小妹文清(“90后傻蛋“),也是了不得,我心目中的小女神。普通大学毕业生,一个人在上海打拼。《工作2年工资翻10倍,我是怎么做到的?》,文字间那种积极、主动、学习、思考、探索、总结的能力,让你叹服不已。在每周一次的课堂上,我也从交流中看到她背后主动联系老师,要求在网课上分享写作心得,自己准备课件。也就是她积极地争取、不放弃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
年前看她决定业余时间学习绘画,因为很多地方要用到;一二个月时间过去,她已从画盲,完全变成一个画家了。

第一期认识的一个同学李添,已经坚持写作171天了,从未间断过,现在自己开写作班了。

……
(3)
第二期认识的树妹(“旷野里的树“),知名小说家(当时写的自我介绍惊了我)、俄语翻译家,经常在国外,也是异常用功。
在她建的读书群里,又认识了一个小妹妹莹莹(刘莹)。这小女神也厉害得很,文曲星下凡的样子(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写作天天日更,文章经常上首页;有时每天两更,有一天竟然四更。不知她哪来那么多精力,哪来那么多感悟。我记不清在她的哪篇文章看到过,她有段时间,把别人十年时间看的书都看了。
她还特别喜欢学习,主要是写作上,经常上各种微课,还经常分享。我上过两次,都特别好。就象最近的“高博士读书方法论之精华分享会“,十几种读书方法,使你脑洞大开。莹莹现在又在群中,开始分享熊逸书院熊逸老师的课,比如《国学的开端——<春秋>与“春秋三传”》......
今年参加树妹推荐的一个学习群,王佩老师“好中文的样子”。王佩老师是著名编剧,《正版语文》作者。在这里,我们不仅见识他的学识,“好中文“源头的研究,比如《圣经》、样板戏、《共产党宣言》各种版本的和合、比较;也了解了他其他的技能,包括学习的技能,比如语言方面:英语的掌握、希伯莱语的探索;科技工具方面:比如现代“和合技”:github的应用、写作时双屏的使用、submit text、vpn......,他掌握的技术跟程序员差不多。他还有一个经典语句,“我是一个去洗手间忘了带书,把洗发水瓶子上的字都读一遍的人。”
这个群也是大咖云集,好多都是出过书的。我们在这里见识他(她)们的所思所想、见识他(她)们是怎样生活的、见识他(她)们的探索进取......
写作的人都是好奇心重的人、都是喜欢各种学习的人。比如有位同学万丽老师,上课、看书都画一个脑图,非常吸引人,大家询问她,怎么学的。她就立即开了一个班,“零基础脑图初级班“,我们就呼啦去了。但其实,还是要有一点绘画基础才行。脑图的作用确实是明显的,它的逻辑性、形象性、全脑性......,不是一般工具所能比的。
因为自己实在是画盲,而又适逢小妹文清,已探索出了一套绘画的方法,于是自己又喜滋滋地上路了。
(4)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神奇,越是高层次的人,他(她)的接触面越广,了解得越多,感知的越多,想法越多;对新知学得快,理解得快。而且越是优秀的人越努力,越有惯性,就象两极分化一样,越穷越穷、越富越富。
就象王佩老师,包括很多大咖级同学,他(她)们学习的工具、学习的技能、学习的效率都是我们普通人的好多倍。有时想,会讲普通话有什么用,但现在不一样了,有专门的语音输入法,立时可转化为文字;有时想,画画有什么用,现在也不一样了,可以帮助我们充分利用大脑,使用工具(比如脑图),……;……
这世界就是神奇,因每个人的阅历不同,看事物的逻辑思维会不一样,就象大脑,有人看到的是一个整体,有人看到的是左右脑(左主逻辑右主图像),有人看到的是“物、情、智”(动物、情感、智能)……;不同的事物之间,又有异曲同工之妙,就象画画跟写文章一样,确定主题、框架、细节……,还可以类推一切艺术创作。
这世界就是神奇,每一个事物都有干万条路、干万条逻辑。比如,换一个角度就是另一篇文章,换一个角度就是另一幅画,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三
1
事实上,人生总是要有目标与精神追求的,才会摆脱“人生毫无意义”的困扰。万丽老师说的一句话“25岁死了,80岁去埋葬”,我听了一次,就再难忘记。
大多数人生的目标其实都是在工作中、学习中、进取中逐步获取的。就象“科学菠萝节“颁奖,有人提出、发现了“空间的晶体“,就有好奇的人去研究“时间的晶体“,结果成功了,于是就获奖了。
事实上物质追求上的高层次都在精神层次上满足,就象工作上的主动与被动、积极进取与盲目跟随、眼前利益与长远人生......
一旦真正进入精神世界的另一层,你就走了一条不归路,就象物欲世界中,对金钱的一种痴迷。一是整个群体与这种文化氛围,会推着你走;二是如果你离开,你会有越来越深的挫落感、失败感、孤寂感,最终依然会回归。
2
想想自己,这半年习惯变得好大,牌也不打了、电视也很少看了、朋友圈关注越来越少了、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了……
精神上的路本是难走的,因为这是人类进化的方向;人本是“物”构成的,我们更习惯于“物”,更舒适于“物”。但随着互联网、移动网的深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类的身体彻底解放,知识时代、精神时代,更适宜于人的灵魂之路或正全面到来,亦或我们正处于“智人”向“精灵”、“神”转化的关键点、转折点、磨合点,这世界什么都有可能。
四
精神世界的进化跟人类的进化史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 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 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 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 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提摩太前书 6:6-10 和合本)
2017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