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有哪一种品质的人更容易成功?
摘取:
所谓成长性思维,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各种问题、困难和挑战。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有一句著名的话,叫:心态决定命运。这话虽然听起来有点鸡汤,但你观察周围朋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会觉得这话的确有些在理。面对同样一个问题,每个人看待的视角不同,采取的行动不同,获得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具体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他乐观、坚毅、柔韧的品质也许更为重要。中国人把这些智力、知识以外的东西通通称为“情商”,概念比较模糊。而国外教育界用“成长性思维”这个词来定义这些品质,我感觉更加确切、有用。
具体来说,什么才是 “成长性思维”呢?
所谓具有成长性思维,对于一个小朋友来说,就是能这样看待问题:
我总是能比现在做得更好
遇到困难,我能坚持
我能从错误中学习
我能去学任何我想学的东西
别人的成功能给我带来启发
我觉得努力和态度非常重要
我喜欢挑战自我 ...
呵呵,好积极的人生态度哦!
和成长性思维对立的就是所谓"固定性思维”(fixed mind-set),
固定性思维的人会怎么看待问题呢?大概是这样的:
我不想让人觉得我是个失败者
我要么擅长一件事,要么就不会
遇到困难,我会选择放弃
我不喜欢听到批评
我不喜欢挑战自己现有的能力界限
失败的时候,会感到沮丧,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别人的成功,会让我感到威胁 ...
总之,有成长性思维的人相信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儿,一个人心态好,够努力,能坚持,事情多半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而固定性思维的人认为许多事情一成不变,甚至天注定,看不到努力和坚持的作用。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成长性思维和固定性思维的人,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
下面这张海报是国外小学里老师上课的时候,常常给小朋友展示的,用一个叫“冰山幻想”的例子来帮孩子理解成功的要素,让孩子明白,成功像是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你看到露出水面的部分,而看不到的正是成功所经历的过程:失败、牺牲、失望、好习惯、坚持、努力、专注等等,那些水下的部分。
在达到“成功”之前,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经历水面下人们看不见的部分。在遇到“失败、牺牲、失望 ..."的时候,成长性思维的人会努力、坚持、专注,坦然接受这些困难,继续往前走;而持有固定性思维的人,会把一时的困难当作永远,选择早早放弃。
感觉这张图,应该给所有的孩子都看一看,比说一百个大道理管用。
成功这个词儿往往被理解得很俗气。好吧,咱们不谈成功,就说孩子们每天都面临的学习问题吧。
必须承认,很多孩子都会多少面临“学习困难”问题,国外教育界有个专门的术语,把这叫 ”学习坑”
这个理论,简单来说,是这样的。学习啊,从来不是一件一帆风顺的事儿,不管是你对学的东西是否有兴趣。
比如:小孩看别人打网球,觉得自己也很喜欢,好了,爸爸妈妈给找到了教练,开始学了,刚开始会很好奇、兴奋,也有些紧张。学了一阵子后,会发现: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好像太难了,我不擅长这个,其他小朋友比我打得好多了,我想放弃了…
这个阶段,几乎每个人学任何东西都会经历,这就是个“坑”。
这时候,具有成长性思维的孩子,大概会是这样对待这种情况的:我再试试看吧,也许我能找些人帮帮忙,我好像有点感觉了,嗯,终于有进展了,哈哈,我当初没有放弃是对的,成功啦!
这就是跨过了“学习之坑”。
而缺乏成长性思维的孩子,就比较容易掉进坑里,没跨过这个阶段就放弃了,这会很可惜。
那么平时我们怎样帮小孩培养成长性思维呢?
国外老师和家长总结了三个基本点:
1、用 YET - “暂未”大法,鼓励孩子不要轻易否定自己
举个例子,在芝加哥的一所高中,那儿的学生毕业前要通过一系列课程考核,如果某一门课没有通过, 成绩就是”暂未通过“(not yet)。这个做法非常绝妙,因为,如果某门课的成绩是“不及格”, 学生会想:我失败了,完了。但如果成绩是”暂未通过“,孩子会明白,学习没有到此为止, 应该继续努力,争取下次通过。
比如,如果有一天小孩垂头丧气地告诉你 “我学不好数学”,请让他在句尾加上 “暂未”,意思是:你只是还没有把数学学好 ...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很有影响力的TED演讲,题目就叫(“暂未”的力量)“The Power of Yet",上面提到的芝加哥高中实验就是来自这个演讲。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符合成长性思维的“暂未”带来的心理暗示非常强大。运用“暂未”这个词,小孩会懂得:学习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而当前的挫折和失败只是学习曲线中会经历的正常过程而已。
这位心理学家还出过一本书,叫《看见成长的自己》,专门论证了这个问题。
2、鼓励小孩多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所谓“换个说法,换种思维”。
这是挂在一个美国小学教室的海报,很形象,把固定性思维和成长性思维做了形象的对比,学生经常看到这些,会得到很强的心理暗示。
比如,
我数学不行 VS. 我要训练我的数学能力
我放弃了 VS. 我得想点招儿 ...
这太难了 VS.我需要多花点时间和力气 ...
我不可能和她一样优秀 VS. 我看看她有哪些方面可以学一学的
这个不太可能做得更好了 VS. 我还是可以做得更好,继续努力
不好,出错了 VS. 没事儿,吃一堑,长一智
3、我们要学会科学地称赞小孩(特别注意!)
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文章讨论过了。总之,不要轻易赞美孩子的聪明,而是要赞美他的认真、勤奋、坚持和努力。前面提到的德韦克教授曾经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情况是这样的:
科学家给一些小学生做一项智商测试,而后分别以两种方式告诉他们测试结果。
实验组一:哇哦,这是个很好的分数,你真聪明啊! →称赞其智商
实验组二:哇哦,这是个很好的分数,你之前一定很努力吧! →称赞其过程
称赞完了之后,给这两组孩子一个选择题:
现在有三个任务,你可以挑一个来做?
其中,一个是非常困难的任务,你可能会犯错,但是能学到东西;一个是很新鲜的任务,你可能从来没接触过;而最后一个是你很擅长的任务,你必定能很好地完成。
绝大多数被称赞了天赋的孩子,都选择了最简单的任务,因为他们有把握可以做好,因为他们不敢挑战自己身上“天赋孩子”的标签。而被称赞其过程的孩子,几乎都选择了看起来比较困难、但能学到东西的任务。
总之,好的称赞方式,会特别重视过程,让孩子能坦然接受挫折,愿意不断进行自我挑战,培养他们的成长性思维。
两年前推荐过一个著名的TED演讲,叫怎样预测一个学生是否会成功?演讲人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她的结论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意志力,而意志力并不是靠能吃苦就可以获得的,最终还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也就是他是否具备一些成长性思维,能在遇到困难时看到事物变化的可能,相信自己坚持和努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