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贾樟柯的电影,不是很懂他的结构和符号化,所以抛开艺术层面的造诣,单单聊一下情怀吧
“家住汾阳龙门地,表里山河留美誉。文峰塔上升紫气,迈步走向新世纪。”整部电影以这首伞头秧歌拉开帷幕
1999一年,新世纪前的最后一年,伊人唱着秧歌,撑着伞,吸引了舞台下两个荷尔蒙旺盛的青年,张晋生和梁子。一个是一夜暴富的煤矿主,一个是一穷二白的煤矿工人。涛选择了替她买下CD的张晋生,里面有她喜欢的那首叶倩文的《珍重》。于是,张晋生和梁子友情破灭,梁子远走他乡,在异乡安家落户
2014年,时光荏苒,15年如白驹过隙,涛和晋生离婚后回到故土汾阳,梁子身患重病带着妻儿回到积满灰尘的老屋,涛的小狗早已经寿终正寝了岁月带走了她的容颜和爱情,他的健康身体,一切都在变化,只有故乡的文峰塔依然高高的耸立在城中央,俯瞰神州大地,只有黄河的水依然滚滚向东流,汹涌的波涛拍打着堤岸。涛去探访病重的故人梁子,把保存了十五年的钥匙交给他,她相信故乡在,故人总会回来的。
接着,涛的父亲突然去世,这一幕一直让我唏嘘生命的变化无常,你永远不知道死亡什么时候会道理,父亲高高兴兴的坐火车去沙河替老友庆祝70岁大寿,上一秒还很精神的打电话通知老友来接他,下一秒,当电话响起时,他就安详的驾鹤西去了,没有见到好久不见的老友和唯一的女儿,没有留下一句遗言,就这么离开了人世,身边只有给他超度的僧人。我想,在过奈何桥喝孟婆汤前1,他会不会感觉到遗憾呢,来人世走一遭,连自己的身后事都来不及交代。真的要且行且珍惜,生命中有太多的意外让我们措手不及,你能把握的只有此时此刻,你能珍惜的只有当下留在身边陪你走一段路的人。
父亲的去世,好久不见的儿子到乐回来参加姥爷的葬礼。小到乐的眼里充满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淡漠,见到母亲生硬的喊了一句妈咪,对只活在相框里的姥爷不想下跪敷衍着上香,随意冒出的英文词汇,对故土没有丝毫的感情,也对,生在汾阳,长在上海,哪里来的记忆呢。但是妈妈亲手包的荞麦饺子拉进了她和他和这片黄土地的距离,也让这份味道深深的烙印在他的内心深处。你看,食物真是神奇啊,无需多言,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一蔬一饭之间。涛送到乐回上海,到乐问到,妈妈,火车这么慢,为什么不做飞机或者高铁啊,涛说,这本来就是慢车,车开的慢,妈妈就可以多陪你一段时间啊。顿时泪目,每次离家的时候,妈妈也是拖到最后一刻才送我去火车站,她只是想我多陪她一会,可我大部分时间都多有抱怨。
2025年,墨尔本,天空湛蓝,万里无云,阳光明媚,海浪拍打着海岸,可是在父亲的束缚下,到乐并没有觉得开心,他渴望自由,可是他也不知道自由是什么,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和父亲谈判的那一段,一个只会英文一个只会中文,所有的交流都需要借助谷歌翻译,到乐说你并不需要我,你只需要谷歌翻译。父亲大怒,你能不能把中文先学好,想想真是讽刺,在国内的时候拼命学英文,出国后反倒去学中文,对于张晋生来说,中文是他和儿子沟通感情的纽带,也是他对故乡的一种思念的方式。送外卖的时候看到叉烧包和上中文课的时候听到了很久很久以前涛送他走的时候听过的《珍重》,他想起来远在汾阳的妈妈,在米娅的鼓励下,他决定订票回去看看故乡看看妈妈,至于最后迟疑了大概是他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回到阔别10多年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回到汾阳回到涛的身边去看一眼的,因为故乡的记忆会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经久不散。
影片的最后,当涛在大雪中舞动起来,不禁的让人感到血脉喷张,一种快乐油然而生,释然了孤独与伤感。相比与想回却不能回故乡的晋生,想回却不敢回的到乐,涛无疑是最幸福的,故乡的山河一直陪伴在她身边,她相信只要故乡的山河尚存,故人总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