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文华
6月10日,我在台湾政治大学毕业典礼「演讲」。我改变了演讲的定义,不是我说给同学听,而是同学说给我听。我丢了3个问题给同学,请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所以这是那天我和同学共同创作出来的内容。献给所有在打拼的年轻人。
创新点:「舒适圈」不好?「大气层」重要?王文华在政大的毕业典礼,丢给年轻人一些问题。
克服恐惧,从举手开始
我对政大,其实有一份特别的感情,因为我大学时的女友是政大的。
但这位美丽的女子,在毕业典礼后闪电跟我分手了。
所以我一直好奇政大的毕业典礼到底在干嘛?
我对政大的毕业典礼,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我去政大的毕业典礼,是克服恐惧的。
但一个人克服恐惧太孤单,我邀请在场的毕业生跟我一起练习克服恐惧。
为什么要练习克服恐惧?
因为在校园里面,同学的地位最高。没有恐惧需要克服。
但毕业后进了公司,同学的地位最低。恐惧会像午后的雷雨,说下就下。为了不被「雨」淋湿,我带同学先来练习克服恐惧。
练习的方法很简单:请同学告诉我他的想法。
在这么多人的场合,举手发言一定会怕。所以我提供一点诱因,让同学觉得值得冒险。我带来新书,送给愿意举手发言的同学。
你希望墓志铭上,写你在哪家公司上班吗?
我丢给同学三个问题,请他们说给我听。
第一:你的梦想是什么?
梦想,不是指职业、职位,或公司,而是指整个人生想要达到的目标,也就是墓志铭上盖棺论定的结论。应该没人希望墓志铭上,写曾的是曾经在哪家公司上班吧?
我问这问题,因为过去到现在,同学的人生,大部份在演别人写好的剧本,而且每个人的剧本都差不多。
但那个剧本,今天演完了。未来,同学要写自己的剧本。
新的剧本可能是动作片、科幻片、搞笑片,甚至是恐怖片,都没关系。重点是,当事人自编、自导、自演,不假手他人。
我请同学分享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教育系的赵同学说,他的梦想是成为跨领域学习者。因为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动的时代,单一领域的知识已经无法让我们面对复杂的世界。
我呼应他,没错,如果你只有某一个系的文凭,你会发现你能做的事非常小,或非常少。想把事做大做深,你需要持续地、跨领域地学习。
大多数的「梦想」变成「空想」,因为少了「肥料」
跨领域学习非常重要,因为它是梦想的肥料。
有了梦想,就一定会实现吗?当然未必。梦想需要肥料。
所以我问大家的第二个问题:你的专长是什么?跟你的梦想一不一致?
没有实践梦想的特定专长,梦想只是空想。
而如果专长没用在梦想上,专长就浪费了。明明可以飞上天,最后只坐在办公桌上。
比如说,如果梦想是创业,但没有财务专长,怎么跟投资人谈合约?
又比如说,如果专长是会计,但梦想是当作家,那可能跟王文华一样,写的书没办法「卖」给政大同学,只能用「送」的。
所以我们要不断调整梦想、增进专长,让两着一致。
我请同学聊自己的专长。教育研究所的刘同学,是马来西亚人。她说自己的梦想是回马来西亚开一所另类学校,而自己的专长则是跟别人分享梦想。
我说,启发、激励、感动别人,的确是创业者需要的专长。创业成功的关键是招募到一流人才,好的创业者会分享自己的愿景,并且说服别人追随。
留在「舒适圈」(即自己所习惯,没有改变)?走进「大气层」(充满颠簸、挑战,甚至危险的未知环境)?
除了梦想与专长,第三个问题是:你怎么赚钱?
思考赚钱,不代表唯利是图。
赚钱是手段,不是目的。
赚得到钱,比如说脸书这样的公司,能造福「大气层」里所有人。
赚不到钱,只能造福「舒适圈」里的亲朋好友。
你适合哪一种?
这两种没有好坏高低,只有适不适合。
当然,同学这么年轻,住过的「舒适圈」还很少。我鼓励大家决定在目前的「舒适圈」定居前,先去「圈外」走一遭。搞不好会发现其他,比现在这个更适合自己的「同温层」。
思考赚钱,我举个具体的例子。
因为现场有很多教育学院的同学,所以我说,如果同学的梦想、专长,都是当老师,那接下来要思考:我要去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当老师?要不要念博士?
在学校当老师是领固定薪水。如果不喜欢这种赚钱方式,可以考虑创办一个网路平台,在网路上当老师,让学生用「订阅」的方式付费给你?这是别的时代没有,这个时代才有的机会。呼应第一点,必须持续学习,才能掌握。
这些不同赚钱方式也没有好坏高低,只有适不适合。
开始写你的人生剧本
最后,我把开场的故事做个总结。
很多年后,我和当年甩掉我的政大女生在路上巧遇。我们都过得很好。她用专长实践了梦想,赚了很多钱。而当时我也克服了对政大的恐惧,爱上一位政大老师。
同学起哄,我当然避重就轻地说:毕业生跟母校的缘分,不会在今天结束。将来还会回到这里。连我都跟政大这么有缘,别说他们了。
但今天,我建议他们离开政大。去思考:
我要留在「舒适圈」?还是走进「大气层」?我要如何,开始写自己的人生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