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跟朋友聚餐,吃完饭后孩子们嬉戏打闹,西哥玩过火了,噗噗的当空喷起了口水,这个毛病在家就说过几次,一直没改。
我立马严肃的批评了西哥,并且绝对禁止他这个动作,西哥被我喝住不敢造次,趴在我怀里委屈哼哼的,不再出声。
我轻言软语慢慢跟他讲道理,不出几分钟便想通事情始末,又去找小朋友玩儿去了。
朋友的老公很惊讶,因为我向来对西哥温和,他大约从未见过我如此严肃,以为平日里西哥也是能上天的熊孩子,我管他不住。
确实,我向来与西哥疯闹,从不约束西哥,一向没有母亲的做派。但是,这不代表我放任西哥的任何行为,没有管教。
我与西哥之间的默契是:我不干涉西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但是他做的事不能打扰到比人。
一旦他越界了,我的惩罚从来不会手软,从来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超级铁面无私。
但是惩罚不是体罚,不能心理虐待、不能以暴制暴羞辱孩子。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视频,有一个熊孩子推着小购物车不停的撞击排在他队伍前面的男子,这位男子忍无可忍,回头警告了小孩,小孩的母亲也禁止了小孩的行为。
可是不奏效,熊孩子根本不听,最后母亲无可奈何,授意该男子可以惩罚自己的小孩。
于是该男子在熊孩子的购物车里拿起一盒牛奶,拧开盖子一头浇到熊孩子头上,熊孩子哇哇大哭,终于停止了他的撞击行为,妈妈则抱起他去其他地方安抚。
有很多人点赞妈妈的行为,但是我很诧异,这孩子最多不过两三岁,怎么就到了管不住的地步了,还要求助陌生人来管教?
如此粗暴的行为,只怕会在小孩心里产生阴影,用同样的方式来暴力制裁比他弱小的伙伴。
其实,那个妈妈完全可以剥夺他推车的权利,同时告诉他除非他能保证好好推车,不再撞人。否则的话他将不再享受推车的乐趣。
这样既不会伤孩子的自尊,也教会孩子讲道理。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
惩罚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技巧,既要能达到惩罚的效果,又不能伤了孩子的自尊。
施惩者不能只管发泄自己心里的怒火,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施以惩罚,要顾及他的承受能力。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先生是这样惩罚学生的。
有一次,他看见几个熊孩子在摇一棵刚种植的小树,孙老走过去故作神秘的把耳朵贴在了小树的树干上,一语不发。
熊孩子们都好奇心爆棚,赶紧停下摇树,问他在做什么。
孙老说:"你们听,小树在哭呢,你们把它的命根快摇断了。"
熊孩子们听了后,不好意思滴地低下了头。(还是那时候的孩子单纯,这要换到现在熊孩子肯定说你骗人)
孙老继续说:"那么我们去拿铁锨和水桶好吗?"
孩子们赶紧跑去拿来了水桶和铁锨,孙老和他们一起给小树浇水、培土。
以后,孩子们还当上了小树的"守护神",谁都不许“欺负”这棵小树。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小孩子就是一颗小树苗,不帮他修剪枝叶任其发展,很容易长成“歪脖子树”,而惩罚则是修剪枝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