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百菜之祖。上古,芹已是先民们舌尖上的美食。《诗经》有云“思乐泮水,薄采其芹”。你看,迟日江山丽,微风燕子斜。无边光景,一时皆新。万千喜悦,绽放眉梢。三五知己,相约水畔,言笑晏晏,载歌载舞。欢快的采摘场景,细嫩甘美的香芹,让人赏心悦目,暖意萦怀。细细咀嚼回味,思之若狂。
亚圣孟子曾感慨道“置芹于酒酱中,香美”。古时书生文质彬彬,亦不乏风流之举,每逢祭拜孔庙,往往采芹插于冠顶。芹姿婀娜摇曳,书生风度翩翩,器宇轩昂;芹色如玉灼灼,书生锦绣烨然,气生华彩。于是,采芹人,成为读书人的美称。贡士或才学之士,誉之为“芹藻”。芹,千百年来,一直在人们心中,翩翩起舞,令人齿颊生香,神清气爽。
章丘芹美,鲍家犹佳,故名鲍芹。章丘种芹,历史悠久,芹文化源远流长。据《鲍氏族谱》,内有“言采其芹”载。鲍氏,即管鲍之交的鲍叔牙之族。(当年,管仲采邑在章丘,鲍叔牙采邑在历城。)鲍氏后裔一支,曾徙风水宝地,章丘长白山西南麓繁衍生息(即今刁镇境内),彼时即行种芹,并培育出优良芹种实心“大青秸”,让章丘又多了传世一宝(吃鲍芹大葱,喝美酒清照,观百脉泉涌,品唐和唐,赏龙山黑陶,其乐陶陶。此为章丘佳多宝是也)。真乃,泉涌千年,芹香千年。
北宋,一个“济南春好雪初晴”的日子,鲍芹迎来了他的一位知音。大文豪苏东坡途经章丘到密州赴任,沿途风景令他沉醉不已。东平陵故城,皑皑白雪中,凭吊东临碣石有遗篇的魏武大帝;百脉泉,水汽氤氲中,赏百脉如线通灵透窍,喷珠溅玉的天下奇观,听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天籁清音;绣江河畔,指点江山,遥望银装素裹原驰蜡象的长白山主峰,浮想联翩……当然,最令诗人念念不忘牵肠挂肚的,是一道名菜,芹芽脍鸠。鲍芹芽斑鸠,荤素搭配,料简单至极。然,鹅黄嫩如酥,入口即化无。鲍芹芽的神奇,令诗人兴致盎然。不禁轻啜一口美酒,泉香而酒洌。乘兴挥毫,笔走龙蛇,一挥而就。“霁容天在水,春色柳藏娇”,佳句浑然天成。
济南名士辛幼安,思念故园。琴心剑胆,拳拳赤子之心化作《美芹十论》,直荐朝廷。奈何泥牛入海,令壮士扼腕,长叹不已。
传说,宰相刘罗锅微服私访,到章丘办案,田畴间与芹农攀谈,问芹农为何将长势良好的芹菜拔除扔掉,芹农正色道:“我们鲍家村的芹菜实心,清脆可口,不塞牙,好吃好卖。我扔掉的都是空心的,好看不中吃,还塞牙,如不拔除,来年留种,害人害己,为害不浅呐。”刘墉听罢,心中暗想“芹犹如此,贪官之害尤甚啊!”于是,下定决心,排除干扰,严惩了贪官。这个故事,美其名曰:鲍家芹菜治贪官。
清道光十三年,名闻遐迩的芹中珍品——鲍家芹菜,作为贡品,成了皇家的宠儿。鲍芹傲视群雄,鼎盛一时,尊贵无比。
时光荏苒,岁月无情。不知何时起,人们一味追求高产量,忽视了品质品味,大施化肥,结果对鲍芹造成几近毁灭性的灾难。鲍芹品质退化,几乎失去了原有的口味。虎落平阳被犬欺,落水的凤凰不如鸡。鲍芹跌至一毛钱一斤,竟无人无津。记得年少时,跟着父亲赶明水年集 ,精挑细选了几斤鲍芹,过年待客。平时,苦于拮据,能省就省,对菜中贵族鲍芹,是只可远观垂涎的,谁知贵族竟也沦落到如此不堪田地。哎,如此便宜,菜农折本,伤心难免,年关怎过?犹记得,外地亲戚吃过大名鼎鼎的鲍芹,却连连摇头,鲍芹还塞牙,口感不佳,真的假的?名不副实!待客不周,是很没面子的,特别是春节。剩下的鲍芹,不敢再作待客之用,竟便宜了我们姐弟几个。我们最喜欢的芹菜水饺,竟然梦幻般的变成了现实,竟还是皇家贡品鲍芹。享受过美食,一边美滋滋地用扫帚苗剔牙,一边胡思乱想,皇帝娘娘吃的鲍芹会是什么味道呢?他们用什么剔牙呢?扫帚苗是金的还是银的?
白驹过隙,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章丘鲍芹誉满华夏,香飘万家。上海世博会大放异彩,人们对鲍芹青睐有加。品鲁菜,必吃鲍芹。一芹难求,专机专车送货,鲍芹独守专宠。人民大会堂惊艳亮相,掀起绿色风暴。鲍芹品质,国人有口皆碑,“吃鲍鱼,不如吃鲍芹”,传为佳话。鲍芹芽,即使90元1斤,也抢购一空,供不应求。章丘政府究竟用了什么仙丹,妙手回春,让鲍芹起死回生?又施了什么魔法,乾坤大挪移,让鲍芹成为健康绿色营养高端大气时尚精品品质的代名词?
让我们来到儒商故里——章丘刁镇,来到国家级蔬菜示范园、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章丘鲍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一探究竟吧。
徜徉绿色海洋, 嗅着沁人心脾的清香,你会看到鲍芹沐浴牛奶的奇观。得到牛奶的滋润,叶茎更加鲜翠,香味更加醇厚,犹如精致的玉美人,聘聘婷婷,惹人怜爱。绿色食品是不喷洒一滴农药的,你会看到,鲍芹基地全部采用高频振频杀虫灯和粘虫板杀灭害虫。鲍芹基地全部撒施有机肥,绝不用一粒一颗化学肥料。细心的你还会看到,与其他芹菜不同的是,鲍芹有一道独特的工序,就是窖藏。收获后的鲍芹,藏入冷库窖藏一月左右。期间,芹菜最里面的嫩芽大约生长50公分左右。它吸收根部和外面茎的营养,品相极好,色泽诱人。掐一段尝尝,无丝无渣,入口即化,甘甜清香,不愧为芹种极品,章丘鲍芹,名不虚传!
无论田间,还是单位,我们发现,干群上下同心同德,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干事创业的赤城,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不断超越的激情,自强不息的进取心,时时处处,感染着激励着,每一个参观章丘鲍芹的忠实粉丝。情不自禁,感叹道,这或许才是章丘鲍芹破茧成蝶的秘诀,这才是章丘鲍芹最有营养最具魅力最有价值的精气神。
漫步漯河湿地公园,回想鲍芹从落魄不堪到一芹难求,再到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还是那片地,古河道沉积土壤 ,土质肥沃,种芹得天独厚;芹还是那个芹,实心的“大青秸”,誉满天下的皇家贡品。不同之处,却是有了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干群心连心,有了创品牌树名牌的理念,坚定了发展特色绿色生态农业的决心,成功演绎了“鲍芹复兴之路”,小芹菜,写出了大文章。具体做法是,建立党支部,成立合作社,建设鲍芹标准化生产基地,制订鲍芹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以合作社为载体,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通过“合作社+生产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将分散的农户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了生产标准化、销售网络化、运作市场化,开展全程质量监控,打造“丰辛”牌章丘鲍芹精品。同时实行分级销售,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这一系列措施,既保证了鲍芹的品质,又保证了农民增产增收,践行着大家共同富裕奔小康的中国梦。
在章丘鲍芹名牌效应带动下,华宝蔬菜、道口大樱桃、绿祥韭菜等一大批特色农业品牌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依托支部“1+3”惠农模式,流转土地1860亩,建成集农业生产、生态休闲、文化传承、科普教育、健康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东方商人生态农庄,为新型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银鹰”飞向全国,“金汇”汇金五洲,“圣泉”助力神舟翱翔太空。驰名中外的著名商标还有,“天燕”“美鹰”“高斯达”……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创新创业,如火如荼。
章丘鲍芹历经风雨,创造凤凰涅槃传奇的过程,凝聚孕育的正是“自强不息、知难而进、创新求变、跨越发展”的鲍芹精神。沿着景观大道缓行,远远看到章丘鲍芹文化广场中央,巍然屹立着一尊高达八米的火炬雕塑。近观细看,红色的鲍芹叶子,形似火炬,象征鲍芹产业的燎原之势,凝聚着自强不息的鲍芹精神,鼓舞着万众奋进。
广场北侧,文化墙左右的三块浮雕,记载了孕育章丘鲍芹的厚重土壤和悠久历史文化。其一,漯河古道。表现鲍芹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其二,九两之一。表现的是本地先天的农业优势,也是鲍芹发展的必然。“九两其一曰牧,以地得民”。“九两之一”为才子纪晓岚所书,高悬于柳塘口村“纪氏宗祠”。其三,漯河芯子。这是鲍芹发展厚重的文化氛围所在。漯河芯子距今有400多年历史,“扛芯子”更是本地所独有。2008年,漯河芯子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还有诚信祥行天下,仁义名播四海的东方商人孟洛川。舍生取义,壮烈殉国的抗日女英雄辛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在这片滚烫的土地上,不禁热血沸腾,压抑不住干事创业奔小康的激情,心就像这火炬一样,在熊熊燃烧。
鲍芹火了,农民发了。如今,群众每亩鲍芹收入3万5万不在话下,真是一芹铸就小康路。富裕起来的群众纷纷撰写春联,表达喜悦之情,描绘鲍芹美好的明天。你请看,
上联:章丘大葱名扬五洲;
下联:章丘鲍芹香飘四海。
横批:扬眉吐气。
上联:生财有道芹为径;
下联:致富无路鲍有门;
横批:天道酬勤。
让我们由衷祝福,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新生小城,美丽刁镇,“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祝福,舌尖上的美食——章丘鲍芹,香飘万家,给人们带来绿色安全营养健康时尚的珍品。诚邀天下宾朋来章丘投资兴业观光旅游,吃鲍芹大葱,喝美酒清照,观百脉泉涌,品唐和唐,赏龙山黑陶,人生其乐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