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阴天,天气有些闷,感觉浑身被什么罩住似的,但又不知道如何甩出去,就如一个人生闷气一样,很是不痛快!还有让人不舒服的是皮肤被什么粘住,粘粘的,让人总想冲凉,想把这黏糊糊的东西冲掉。由此人的心情还是有些不爽!但运动还是继续。
运动了一会,小广场空空的,朋友还没来,情绪似乎又些低落,对自己昨天没有陪着朋友而独自离开感到不安。思前想后还是于是给朋友发了信息,期待朋友回复,心神不宁的压着腿。
一会,朋友回信,她说要出外地,所以不能出来锻炼了,此时的我才安心。
大概是七点半左右,来了熟悉的人,开始聊了起来,心情开始开朗起来。
运动结束后,离开了广场,没有半点舍不得,还有一种想立刻逃开感觉,真的不知道自己情绪变化这么大,我开始反思起来。
也许是退休后脱离了群体,内心深处有种被遗忘的感觉,有点怀疑自己的价值。虽然自己有兴趣点,还在不停的学习,也有群体网上交流,但毕竟不像线下互动那么真实,有一种不可掌控感,不可确定感,这些感觉让自己觉得飘忽忽的,不能落地。
是的,人都需要被看见,被家人看见;被朋友看见;被群体看见。这是人的内心需求,因为被看见意味着被接纳,甚至觉得被理解、肯定,才能凸显自己是有价值的,内心的动力自然产生并能增强,幸福感当然会增加。
此时理解了咨询的孩子。细细想想咨询细节,孩子们都不是渴望父母能看见自己吗!我们说的看见不是表面上看见,也不是只看见他们不好一面,而是看见他们好的一面,看到他们优势,看到的是真实的孩子,而不是理想中的孩子。觉察到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并能做出恰当的回应,这才是真正的看见,否则看见就像没看见一样,没有什么意义,相反还刺激了孩子情绪的爆发或抑郁。
所以我们不能主观看见,要客观看见,要用心看见。看见之后,还要适当的加以回应,回应还要得体,让人感觉舒服,愿意接受,这样看见才有真正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