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1日 暑假中 早晨
儿子绝招之自虐式
场景一:早上6:10,妈妈喊儿子起床早读。儿子没有睡够,睡眼惺忪地坐在桌前发呆。妈妈一再提示儿子开始出声早读,儿子仍然坐着发呆。25分钟后,妈妈生气了,告诉儿子,人的时间是最宝贵的,尤其是早晨的时间,你要么学习,要么玩耍,痛痛快快地享受时间,而不要什么都不做,浪费时间。然后,妈妈说:“我数到三,你可以选择,是开始出声早读,还是去厨房炒菜,让我来读书——我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在早晨大声读书,但是我却不得不放弃读书为你做饭。”妈妈数了三个数,儿子依然一声不吭。妈妈更加生气,用力拽儿子的胳膊,儿子开始流泪。
解决方法:
妈妈平静而坚定地说:“早晨的时间非常宝贵,每个人都必须做点什么,要么学习,要么做饭,你可以思考一下,你应该怎么做。”然后,妈妈丢下儿子去厨房做饭了。几秒钟后,儿子带着哽咽的读书声传了过来。妈妈就像没听见儿子哭泣一样,仍然专心做饭。儿子完成了自己的早读任务,坐在椅子上生闷气。妈妈走过来,问:“你感到很委屈,对吗?”儿子的眼里有浮现出泪花。妈妈继续问:“把你的委屈告诉妈妈,让妈妈知道你的委屈是什么,好吗?”儿子摇摇头。妈妈又问:“是不知道,还是不想说呢?”儿子用口型告诉妈妈:“不想说!”
“好吧。”妈妈说,“我不勉强你,但是,我还是希望你明白,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利用时间,要么学习,要么玩耍,让时间过得有意义。你坐着发呆,让时间白白浪费掉,妈妈不喜欢你这样。而且,你今天早上浪费的30分钟时间,需要用今天上午玩电脑的时间来弥补。也就是说,今天上午你玩电脑的时间取消了,你可以读书,也可以做家务。”
儿子没等妈妈说完,就起身去了自己的卧室,而且反锁了房门。
吃饭了。妈妈敲门问:“你吃早饭吗?”儿子说“没胃口”。妈妈自己去吃了早饭。八点钟,妈妈再次敲门,问:“今天上午的绘画课,你还上吗?”儿子说打开房门,准备去上课。妈妈说:“我建议你最好喝点粥。经过一夜的消化,你胃里现在什么食物都没有,胃酸就会腐蚀你的胃粘膜,你会感到非常疼痛,甚至会得胃溃疡、胃穿孔。”这些话,妈妈曾经不止一次地对儿子说过。
儿子依然面无表情地说:“不想喝,没胃口。”妈妈平静地说:“你可以喝一口试试,能喝几口就喝几口。”儿子草草地喝了三四口就去换鞋了。
妈妈很心疼,儿子从小就体弱多病,吃饭又挑肥拣瘦的,今天几乎什么都没吃,一上午三个小时的课,能坚持下来吗?身体能撑住吗?但妈妈还是把自己的所有心疼都咽回肚子里,转身把饭倒进了马桶。
中午,妈妈接儿子回家,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早上你吃的很少,上课时饿了吗?”儿子说:“不饿啊!”妈妈逗儿子:“你都快变成神仙了!”儿子大笑起来,问为什么,妈妈说:“因为身陷不用吃饭啊,你什么都不吃还不饿,不就像神仙一样嘛。”儿子坏笑着说:“我上学时,带了两罐枣茶,两根火腿,所以才不饿啊。”
原来,孩子都比妈妈要聪明得多啊,又想用不吃饭来威胁妈妈,又能不让自己饿肚子。“我心疼了一上午,原来都是空担心!”妈妈暗自笑自己。
儿子绝招之任性式
场景二:
正午11:40,一家人吃过了午饭,儿子习惯地打开电脑,想按照惯例玩到12:20。妈妈走过来说:“你今天早上浪费了35分钟时间,所以今天玩电脑的时间取消了,你今天的任务是拖地,你可以选择现在拖,还是晚上拖。”
儿子不高兴了,往床上一躺说:“我不拖地!”
解决方法:
“为什么呢?”妈妈说,“你是这个家庭的一员,就应该为这个家庭付出。”
“反正我就是不拖地!”
妈妈转身做饭去了。饭做好后,妈妈将饭碗端到儿子面前,让儿子看自己一脸的汗水,说:“我每天都要为你做饭,热得简直要中暑,而你却可以待在空调房间读书、玩游戏,凭什么呀?”儿子用手捂上眼睛,不看妈妈的脸。
妈妈继续说:“你得到了爸爸妈妈对你的爱,就得为爸爸妈妈付出你的爱。妈妈每天辛辛苦苦地接送你上学,给你买你爱吃的西瓜、桃子,给你买书、做饭,爸爸为了给你挣学费,这么高的温度还在外面拼命工作,你帮妈妈做点家务不应该吗?如果你觉得不需要为这个家付出,那么以后我也不为你付出了。以后你自己上下学,自己想办法挣钱交你的学费,你自己买菜做饭。”想了想,妈妈又补上一句:“电视、电脑都是休闲放松的工具,只有工作、学习、劳动完了之后,才有资格享受,如果你不劳动,你就不用休闲放松,也就没有享受电视电脑的权利。”说完,妈妈转身想要离开,身后一个弱弱的声音传了过来:“我只是不想现在拖地而已。我晚上再拖地。”
下午,儿子跳完街舞回来就想开电脑——一天两次的玩电脑时间被取消了一次,他好像格外珍惜这唯一的一次。妈妈提醒他:“你是先玩电脑再拖地呢,还是先拖地再玩电脑呢?”儿子笑嘻嘻地说:“我先拖地!玩电脑是劳动之后才能享受的,而且,劳动之后会特别累,这时候再玩电脑,会更享受的!”
晚饭后,妈妈故意问:“谁来洗碗呢?”儿子故作无奈地说:“还用问吗?当然是我啦!”然后开心地去洗碗了,而没有象往常那样嘟囔几句“为什么总让我洗碗”之类的话。看来,有些大道理,还是应该给儿子多絮叨几次的呢。
后记:有父母和孩子在的地方,就会有家庭冲突——父母的想法和孩子的想法永远不会一致,有分歧的地方,就会有“战争”,如何使父母和孩子两种迥异的观点妥协为一致呢?只是每一对父母都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