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论语》之辩析“子路问事君”

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146篇。

《论语宪问篇第十二》第22篇: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这里的“事”字是动词,和服侍、侍候的侍同义。

朱熹注解——犯,谓犯颜谏争。范氏曰:“犯非子路之所难也,而以不欺为难。故夫子教以先勿欺而后犯也。”

【杨伯峻译文】子路问怎样服侍人君。孔子道:“不要[阳奉阴违地]欺骗他,却可以[当面]触犯他。”

李泽厚也译为“触犯”。

钱穆注解——犯,谓犯颜谏争。子路问事君之道。先生说:“要不欺他,又能犯其颜色而直谏。”

南怀瑾注解——子路问作一个国君的高级干部,应该怎么才对。孔子说,既然作人家的干部,就要绝对忠心,不可欺骗上司,宁愿说直话冒犯他。

接着说——历史上有些大臣“犯颜谏诤”,就是说领导人已经很生气了,可是忠心的部下为了他好,不管他怎样生气,应该说的话,还是要讲。

并举例——我们读唐宋历史,魏征对唐太宗,赵普对宋太祖,就做到了“勿欺也,而犯之。”

《贞观政要》这部书里,记载得很多。唐太宗、魏征也是一对好搭档。不过话说回来,魏征这个伙计固然好,也要有唐太宗那样的好老板。照《贞观政要》的记载,长孙皇后也很好,所以还要老板娘也好。不然的话,就变成上论中所讲的“事君数,斯辱矣!”

核心一个字:忠,因忠而不欺,为忠而犯颜。

现在很多领导人因看听好话,周围聚焦的人往往是“勿犯也,而欺之。”结果听不到真话,往往出了问题,领导最后才知道,已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当领导的眼光和胸怀由此可见。

一孔之见,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自古道“千里摆长席,终有一散。” 想放翁与婉儿自幼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终结秦晋之好。但事出偶然还是缘分,祸起萧穑,...
    大漠文缘阅读 4,824评论 4 11
  • 男人们总是觉得女孩子过于麻烦,总是搞不懂她为什么要生气,生气了要换着花样哄,漏接了一个电话少回复了一条微信都可以上...
    小天世界阅读 3,652评论 0 0
  • 今天虽然外边下着鹅毛大雪,我的心里暖暖的。 ...
    逆风飞的会更高阅读 1,144评论 0 1
  • 我只想静静的走着 很快就会离开这里 为什么偏要在这时候闯进来 在我平静的心湖掀起片片涟漪 心中有些期许 时光留下记...
    孤鸿羽士阅读 1,29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