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51天
原文阅读:
3.20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讲解: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欢乐而不淫逸放荡,悲哀而不过度伤情。
启发思考:
你一定听说过《关雎》这首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其中的名句。这是《诗经》里第一首,孔子谈《诗经》的地方很多,“《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不学诗,无以言”,等等。
这里,孔子评论《关雎》谈到的是抒发情绪情感的分寸感:不偏不倚不过分,发乎情止乎礼。可以看出,孔子其实不主张压抑感情。人的情感应该得到必要的抒发和表现,但要讲究度,不能过分,不能走极端,更不能情绪情感泛滥,一发不可控,要掌握好适宜的变化的度。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恰当好处地接纳和调控了自己的情绪情感。用现代心理学语言阐述,就是情商高的人,能够与自己的情绪情感友好相处,能够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这对于一个人具备良好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都是至关重要的。
2020年初,我们遭遇了重大的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几乎所有人都带来了挑战,绝对多数人都体验了丰富而强烈的情绪情感:对疫情不确定的焦虑、对破坏防控措施者的愤怒,对逝去生命的哀伤、为每一步胜利的兴奋,为每一位奉献者的感动,等等。
这近半年的时间中,我们流了太多的眼泪,内心也涌起过太多的感动,有为他人的,有为自己的……。由于网络的发达,我们也可以实时看到,许多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的,又是如何调节自己的行为表现的。
今天先不讨论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和说法,我们回到孔子和儒家,《中庸》里有对于情绪情感表达有非常精妙准确的表达:“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和“和”分别是两个概念:人淡淡然没动情绪的状态叫做“中”,情绪虽然发作却合乎节制的状态叫做“和”,重点在于“节制”。
喜怒哀乐这些情绪总是随着一个人遭遇的事情而生发的,比如你拿到巨额奖金,就会喜出望外,老板说要降职罚款,可能你就火冒三丈了。情绪是被或好或坏的事情诱发出来的,而情绪未发时,也就是心里淡然无虑的时候。
但或好或坏的事情总会出现,所以情绪总会发作,这是避免不了的。重要的是,无论喜怒哀乐,发作起来都不能失控,必须很有节制才行——哭不是撕心裂肺地哭,笑也不是倒在地上打滚地笑。搞典礼,搞祭祀,培养的正是这种有节制的“中和”的心态和仪态。
故宫三大殿,中间的就叫中和殿。皇帝如果要去太和殿主持大典,一般会先来中和殿休息。皇帝如果祭祀天地,前一天也要在中和殿做好心理准备。而君子的日常生活,也需要时刻保持这种“中和”的心态仪态,这也是我们每个人保持心理健康、得体交往的基本心态。
参考书目和课程:
靳大成的《论语通读》
许纪霖的《中国文化30讲》
熊逸的《熊逸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