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工作原因开始学习SATA,因为这个不涉及公司机密,我就把我学习的内容搬到网上来,这样也方便自己日后查看。这个系列文章是按照我学习的进度而不是按照SATA Specification或者参考书籍的顺序来写的,如果有机会,我会在之后重新调整文章顺序。
Link Layer主要负责FIS的传输和接收,FIS是什么呢?FIS就是Frame Information Structure的简写,SATA的Host和Device间都是通过FIS进行通信的,我会在之后的文章中单独介绍FIS。它通过一系列的办法(比如添加CRC,进行8bit/10bit编码解码,对数据和primitive进行scramble)保证FIS能顺利地在Host和Device间进行传输,下面是Linker Layer的示意图:
这一层要做的事情还挺多,比如进行CRC的生成和检测,将数据进行8b-10b的编码和解码,对数据和primitive进行scramble等。下面是一个更详细的示意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当Link Layer接收到来自于Transport Layer的FIS后,Link Layer需要添加CRC到FIS中。同时,所有的FIS会被加上SOF和EOF这两个primitive,因此,在这层传输的FIS长这样:
协议规定payload(FIS + CRC)最多能有2049DW(DW = 32bit),也就是8196Bytes。一般的非数据类型的FIS都远远小于8196Bytes,最大的除数据类型的FIS占7DW也就是28Bytes。FIS payload的大小会影响data flow,关于data flow我也会在之后的文章中讲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一层的一些细节,首先我们来看看FIS Scrambling。
FIS Scrambling
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如果信号具有一定的重复性(pattern repetition),那么在这种情况下,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会比较高。为了减少EMI,我们需要将信号的周期性打乱,让信号更像是随机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Link Layer中,我们会用scrambler来对信号进行scramble。
在这层中,一共有两种scrambling机制,第一种是只scramble FIS+CRC,不scramble任何primitive;第二种是用于scramble重复的primitives,这被称为primitive suppression。 对于第一种scrambling,之所以不对primitive进行扰乱,是因为在physical layer,我们需要知道primitive到底是什么。如果对primitive进行scramble的话,在这里,physical layer根本就不知道接收的primitive到底是什么(这是在unscramble前),因此,我们不对primitive进行扰乱。而对于第二种scrambling,因为有其它机制的存在,即使一些primitives被scramble了,Device端也是知道这些primitives是什么的,因此我们可以将重复的primitives进行scramble。
我们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看第二种scrambling是如何实现的:
要实现这种scrambling,我们需要使用特殊的primitive - CONT。比如在这个例子中,为了减少X_RDY传输的数量,我们需要先发送2个X_RDY,之后再发送一个CONT,当CONT发送完后,我们就可以将剩下的X_RDY进行scramble。当遇到第一个不是X_RDY并且没有被scramble的primitive时,说明所有的X_RDY都已经传输完成,那我们就不要对之后的primitive进行扰乱了。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primitive都能这样操作,比如SOF,EOF,CONT等就不能进行primitive suppression,下面这些primitives是可以进行primitive suppression的:
8b/10b编码译码
我对这部分不是很了解,只知道这么做是为了将clock信号嵌入在传输的信号中,从而减少单独传输clock信号时产生的EMI。
FIS Arbitration
Link Layer接收到来自Transport Layer的发送FIS通知后,它会发出X_RDY的primitive给接收端。有一种情况就是当Host和Device同时发出X_RDY后,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的话,两端都会等对方发出R_RDY。但此时BUS是被X_RDY占据了,两端都不能发出R_RDY,这就形成了一种死锁。为了解决这种问题,SATA协议要求Device端具有更高的优先级,也就是出现这种情况时,Host端会放弃发送X_RDY,转而发送R_RDY来回应Device端的请求。
FIS传输与接收流程
下面我们来看看FIS到底是如何在Host和Device间进行传输的:
- 首先,发送端的Link Layer接收到Transport Layer的发送FIS的通知后,会持续发出X_RDY。
- 当接收端收到X_RDY后,它的Link Layer持续发送R_RDY。
- 当发送端接收到R_RDY后,它开始发送FIS(SOF+FIS+CRC)。
- 接收端收到SOF后就会持续发出R_IP。
- 当发送端送出EOF后,它会持续发出WTRM并等待传输的终止。
- 接收端在收到并验证了FIS,CRC等信息后,发出R_OK,表示接收端完成了接收工作。
- 之后,发送端会持续送出SYNC来让接收端的BUS进入idle状态。
- 接收端收到SYNC后也会持续发出SYNC来使发送端的BUS进入idle状态。
下面我们来看看示意图:
步骤1 - 2:
步骤3 - 4:
步骤5 - 6:
下面这是一个实际测试中的FIS传输trace,结合这个trace能更好的理解FIS的传输和接收: